探訪安徽宣紙小鎮(zhèn):看千年古紙的前世今生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fā)展】探訪安徽宣紙小鎮(zhèn):看千年古紙的前世今生
【解說】畫面中兩位撈紙師傅手抬竹簾,在水槽中左右晃動兩下,一張薄如蟬翼、色如白雪的宣紙便被撈了起來。這便是宣紙制作過程中的撈紙工序,也是最為精妙的環(huán)節(jié)。11月9日,記者來到宣紙原產地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師傅們正在展示宣紙古法制作技藝。
【同期】撈紙?zhí)Ш煄煾?張中平
第一次下水深一點,第二次下水淺一點。撈紙所以就叫“一深二淺”。(為什么要這樣呢?)頭次下水深一點,要鋪整個一張紙簾,要把它鋪滿,第二次就是均勻的過程。
【同期】撈紙掌簾師傅 孫雙林
簾子要放平,不放平就要起泡,起泡了紙就沒用。撈起一張紙容易,撈得好難度就高些。
【解說】張師傅說,一張宣紙的薄厚均勻,全憑撈紙師傅的手上功夫,且兩人需心神相通、默契配合,因此也被戲稱為“撈紙夫妻”。
【同期】撈紙?zhí)Ш煄煾?張中平
85年(1985年)合作到今天。兩個人做好一張紙,要心領神會,配合默契。下水的速度、高度,抬手的均勻度、平整度,要一樣。
【同期】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迎福
兩個撈紙師傅(合作),一天是800張成品。大家就像親人一樣,像家人一樣,像夫妻一樣,所以我們經常說“撈紙夫妻”。
【解說】曬紙也是手工宣紙成型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另一邊,曬紙師傅毛勝利正在忙碌。經他的手一刷,濕潤柔軟的大紙張便平整地貼在了焙面上。在他看來,曬紙最難的就是“揭紙”和“刷紙”。
【同期】曬紙師傅 毛勝利
濕漉漉的宣紙,你要一張張的把它揭下來。你力道重了,你把它抓破了,力道輕了就揭不下來,這個是有技術含量的。另外我們紙揭下來以后,在牌面上用我們當地的松針刷刷,它也是有多年的經驗。你學的時間短了以后你掌握不到力度,要么就重了,你把它刷破了,輕了紙就直接起來了。
【解說】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古典書畫用紙,宣紙具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從青檀樹皮、沙田稻草變成韌性十足的宣紙,古法宣紙制作需經108道工序,歷時3年。近年來,宣紙制作工藝也不斷改良,更多工序已由機器代替。
【同期】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迎福
撈、曬、剪三個主打工序,仍然是不可以用機器代替。踏料和帶料,包括切皮這三個工序,批量生產線是完全可以代替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了,用水量也會減少。洗料、切料、打漿、攪拌這些工序都用了機器代替了。
【解說】黃迎福坦言,宣紙制作離不開涇縣這方水土的天然饋贈,這也促成了當地宣紙產業(yè)的興盛。目前,涇縣年產宣紙約700噸左右,暢銷日本、東南亞、歐美各國,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手工紙生產基地。
【同期】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黃迎福
現(xiàn)在我們產量提高,日本市場仍然保持著75%左右紅星牌宣紙,出口到日本。我們恰恰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意境的載體。(未來)對宣紙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對它的品質的要求或者適合每個人的口味的要求,它會越來越多,我們在這一塊將來會研發(fā)更多的適合不同人群的這種產品,這是我認為是我們要做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