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洋中找答案,讓臺風預報更有底氣
陽光、沙灘,這是很多人對大海的向往。而對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海洋氣象觀測研究組首席黃健來說,面朝大海,不一定春暖花開,更多的是設備損毀的困擾。
3月29日,迎著風浪,在沖鋒舟上顛簸近一個小時后,科技日報記者來到了黃健日常工作的地方——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蓮頭半島東南方6.5公里外的一座海上鐵塔上,也就是博賀海洋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的海上綜合觀測平臺。這次,他要上去協(xié)助更換調試超聲風速儀。
自立自強 填補我國海洋氣象觀測研究空白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管和防災減災救災。”黃健說,這對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就是要做好海洋氣象本職觀測工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高質量發(fā)展趨利避害。
在黃健看來,博賀海洋氣象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的建設,就是為了實現(xiàn)科技自立自強。2006年建站時,國內海氣相互作用觀測研究處于起步階段??茖W家只能利用國外研究機構的公開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自己的數(shù)據(jù)幾乎空白,建站的意義就在于獲取第一手數(shù)據(jù)。
為什么選擇博賀?黃健介紹,主要是地理位置,該站位于臺風、暴雨、強對流、海上大風、海霧以及破壞性海浪和風暴潮的多發(fā)區(qū)。其中,每年對其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熱帶氣旋達1.6個,是我國南海區(qū)域開展臺風等海洋災害性天氣觀測研究的最佳地點之一。
“沒想到,從光禿禿的海灘到建立較為完善的觀測體系竟然用了近10年?!秉S健感慨。
其中,海上綜合觀測平臺建于距海岸線6.5千米、平均水深15米的近海,有很好的海洋代表性,是我國已建成的首個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平臺,主要用于大氣邊界層與海洋邊界層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觀測研究。
直擊難點 成果轉化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海上平臺建設完成不久,超強臺風“黑格比”正面直擊,觀測到最高風速約48米/秒。黃健介紹,臺風本質上是在海上生成的超大渦旋,當臺風快要登陸時,利用觀測平臺上先進的海洋氣象觀測設備,可以給臺風來一個從海洋到大氣的綜合CT掃描,從而得到臺風的一些詳細特征。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用來優(yōu)化現(xiàn)有臺風預報模型的物理過程參數(shù)化方案,進一步提升數(shù)值模式對臺風路徑和強度的預報能力。
這里確實是臺風的最佳觀測地,目前已進行登陸臺風觀測試驗研究29個,包括威馬遜、天鴿、暹芭等。不僅如此,基地還首次對華南沿海海霧開展綜合觀測試驗,迄今共觀測到30多個典型華南海霧。
讓黃健驕傲的是,他的團隊與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合作,于2015年已開始開展臺風海洋飛沫過程觀測,即使現(xiàn)在,國際上海洋飛沫現(xiàn)場觀測也是少之又少。
黃健解釋,粒徑較小的海水滴在大氣湍流的作用下上升到高空,成為海鹽氣溶膠。海鹽氣溶膠占全球氣溶膠的44%,對云的微物理和化學性質、地球圈輻射平衡有非常大的影響,是氣候預測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之一。較大的水滴參與海洋—大氣界面的能量和水汽交換過程,有可能造成臺風的強度加強。
盡管國外臺風預報模式已考慮海洋飛沫因素的影響,但不同研究機構的飛沫參數(shù)化方案計算結果相差很大?!拔覈虾1辈康牡乩憝h(huán)境特殊性,有自己的數(shù)據(jù),才能加深海洋飛沫對臺風作用的認識,更好地改進模式的預報性能?!秉S健強調。
近年來,該試驗基地已發(fā)展成為我國海洋災害性天氣研究最重要的野外觀測試驗基地,為認識和理解臺風、海霧和冬春季海上大風等天氣過程的邊界層過程和致災機理,優(yōu)化和改進現(xiàn)有數(shù)值預報模式的海洋—大氣通量參數(shù)化模塊,積累了一批寶貴的實測數(shù)據(jù)。
“數(shù)值預報模式是氣象事業(yè)的‘芯片’,我們要將這一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讓預報準確率更高、災害損失更低?!秉S健說。(記者付麗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