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傳統(tǒng)“門票經濟” 主題樂園探索新賽道
7月30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內的全球首個奧特曼主題館開業(yè),被業(yè)界視為本土主題公園走出了多元內容體驗的破局之路,或將成為緩解國內主題樂園“IP焦慮癥”的一劑良方。
暑期以來,主題樂園游客數量迅速攀升。同程旅行平臺顯示,近一周夜游景區(qū)類型中,主題樂園以占比88%的絕對優(yōu)勢成為首選。攜程平臺上,主題樂園熱度環(huán)比上月大漲77%。
近年來,各地的主題樂園紛紛努力轉型升級,擺脫傳統(tǒng)的“門票經濟”,與大IP結合成為行業(yè)探索的新賽道。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有18.9萬余家主題樂園企業(yè),今年1~7月新增3.4萬余家,增速高達40.9%。
或將迎來新一輪產業(yè)集聚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82.3%網民表示去過主題樂園游玩,41.6%網民表示自己半年去1~2次主題樂園。在此背景下,主題樂園也逐漸成為拉動旅游產業(yè)的重要幫手。
北京環(huán)球影城去年9月開業(yè)時,門票正式開售1分鐘內就全部售罄、周邊酒店預訂爆滿。不僅“霸榜”各大短視頻和社交平臺,成功登上中秋全國最熱門景區(qū)榜首,更是以“一己之力”帶火了主題樂園經濟。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北京環(huán)球影城的爆紅,與其高質量的電影IP密不可分。相對更靈活開放的IP園區(qū)組合策略能夠使其不斷更新迭代,保持足夠的新鮮度。
上海迪士尼從2016年開業(yè)以來,一直受到眾多關注,開業(yè)第一年累計游客接待量超過1000萬人次,并在開業(yè)首年實現盈利。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迪士尼擁有數以百計的超級IP,眾多IP均有獨立的商業(yè)化運作流程,在配合放大IP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效應。
深圳的主題樂園起步更早,錦繡中華民俗村被認為是國內首次專業(yè)、系統(tǒng)建造的主題樂園。預估2024年“全球最大的樂高樂園度假區(qū)”等三大主題樂園建成后,年游客量將超千萬,帶動GDP逾百億元。
當前,遍布各個城市的主題樂園大小不一,苦樂不均。但主題樂園打造的快樂經濟,不僅成為旅游市場的“流量”擔當,而且反哺城市IP,對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城市氣質都產生重要影響,帶動城市關注度不斷攀升,成為建設多彩城市的助推器。
成渝全力打造頂級主題樂園
目前,京津冀擁有北京環(huán)球影城,長三角擁有上海迪士尼,粵港澳大灣區(qū)則更多,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的成渝地區(qū),什么時候才能擁有與之匹配的頂級主題樂園?
重慶文旅委負責人8月8日稱,目前重慶已經有了歡樂谷、融創(chuàng)文旅城、樂和樂都、漢海海洋公園、奧陶紀等主題樂園,在建的還有兩江新區(qū)尼克室內主題樂園等,另外還規(guī)劃了重慶汽車公園等多個主題樂園。
今年4月迎來1000萬游客的重慶歡樂谷負責人陳奕告訴記者,開業(yè)5年來,重慶版歡樂谷專屬定制包括全球最先進、全國唯一一臺山地版飛翼過山車、全球第六大摩天輪,引入展現世界多元文化的花車大巡游等創(chuàng)意節(jié)慶活動,帶來更多主題樂園體驗的新鮮元素。
“重慶產業(yè)、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在自然景區(qū)和人文景區(qū)打造方面,應依據區(qū)域特點,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旅游景點,形成互補之勢,相互牽引。”重慶工商大學教授王鳴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主題樂園將直接帶動餐飲、住宿、商業(yè)等多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拉動地區(qū)經濟。
“同質化”成為最大瓶頸
“我每年都會帶孩子去成都歡樂谷玩幾次。”家住重慶大坪的黃女士說,重慶大多數主題樂園,都是照搬外地模式,設施和服務卻遠遠不及別人,孩子早已提不起興趣了。
近年來,主題樂園以一種休閑、歡樂、浪漫的形態(tài),在文旅融合、城市提升、經濟轉型、拉動消費中得到迅猛發(fā)展,但也隱現了概念不清、盲目建設、模仿抄襲、低水平重復等問題。
位于重慶九龍坡的龍門陣魔幻山主題樂園,花費了16億元巨資,按5A級景區(qū)所打造,僅僅經營9年就因擴張過快、資金鏈斷裂而被迫關門。龍門陣景區(qū)占地面積約800畝,是當時重慶投資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現代主題樂園。而今,僅以約2億元的超低價,多次拍賣卻無人接手。
張毅認為:“打造一家優(yōu)秀的主題樂園,持續(xù)的IP產出及運營能力是生命力所在,單純依靠門票來維持將難以為繼?!?/p>
“主題樂園消費熱興起迎合我國旅游發(fā)展大趨勢,未來可能迎來新一輪產業(yè)加速集聚、市場集中度提升的趨勢?!敝袊幕吐糜萎a業(yè)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表示,伴隨著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力群體,及旅游由觀光向休閑度假的市場變化,未來的主題樂園將從觀光體驗為主轉向休閑度假目的為主,帶動主題樂園市場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李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