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位于福建泉州豐澤區(qū)的法石港,曾是宋元泉州海洋貿(mào)易版圖的重要一環(huán)。許多泉州人,從這里出發(fā),踏上到海外謀生的航程。在法石港的對面,兩座房子并排而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美山何氏祖厝和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賢鑾新廈,從這里走出的愛國華僑何瑤焜、何瑤煌兄弟,留下了獎教獎學的“賢鑾”美談。
【解說】近日,記者探訪賢鑾新廈,從何氏兄弟留在家鄉(xiāng)的“番客樓”出發(fā),了解老一輩華僑愛國愛鄉(xiāng)的故事。住在這里的何建南老人是何瑤焜先生的兒子,上世紀70年代,他親自參與督建了這座房子。
【同期】新加坡僑胞何瑤焜之子 何建南
每一塊石頭都是飽滿的,算起來要上百條,另外這個圓柱,全部的施工都是手工雕刻的。
【解說】何建南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和叔叔生于法石美山的小村落,因為家里清貧,他們沒能讀書,小小年紀就出外打拼。上世紀30年代,他們先后到新加坡謀生,歷經(jīng)磨礪,終于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
【同期】新加坡僑胞何瑤焜之子 何建南
兩個人因為從小貧困,沒有辦法讀書,所以長大以后他們心里的愿望就(是)回報社會,當他們事業(yè)稍有成功以后,就對家鄉(xiāng)里面東海中學、寶覺小學、華僑小學等幾個單位,都作出一定的貢獻,那以后感到(做得)還不夠,所以就想盡辦法把賢鑾大廈造起來。
【解說】矗立于泉州市中心九一路口的賢鑾大廈1986年竣工,是當時泉州的第一高樓。同年何瑤焜、何瑤煌昆仲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成立賢鑾福利基金會,并設立獎教獎學金“賢鑾獎”,除原始資金300萬元外,賢鑾大廈的租金和所有收益均長久作為基金會的經(jīng)濟來源。“賢鑾”取自何氏兄弟父母之名,“賢鑾獎”專注獎學育人,至今已有近兩萬名優(yōu)秀學子、優(yōu)秀教師獲得“賢鑾獎”,公益事業(yè)支出超2704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