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Q”等網絡用語“少兒不宜”嗎
河南一名三年級小學生近日把《“栓Q”之歌》寫進作文,引發(fā)關注上了熱搜。當今這個互聯(lián)網時代,像“栓Q”這樣的網絡用語一次又一次沖擊著傳統(tǒng)語言文化,對于正處于語言學習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說,究竟是“少兒不宜”還是大勢所趨呢?
正方
可能會打亂對語言文字的學習
小學生 王惟實
對于我們來說,語言文字的學習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刻,老用網絡上的那些話很有可能會打亂我們對語言文字的學習?,F在,我們應該更加準確地學習語言文字、更加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更加規(guī)范地運用語言文字。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才可能靈活運用各種類型的新興話語,成為一個駕馭語言文字的高手。
學生容易被網絡負能量誤導
初中生 黃惜涵
現在是一個網絡發(fā)達的社會,幾乎人人都離不開網絡,但網絡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大部分中小學生年齡較小,三觀還未完全成型,無法有效過濾掉那些負能量的網絡消息,容易被網絡中的不良因素誤導。所以我覺得,中小學生應避免過多接觸和使用網絡“潮詞”。
對青少年用語習慣有負面影響
高中生 馬婉琳
中小學生使用“芭比Q”“絕絕子”等流行語,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比如,很多網絡用語粗俗低級,在潛移默化中會影響青少年的用語習慣及精神世界,這對價值觀尚未完善的青少年來說,不利于審美的培養(yǎng)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且,網絡用語往往隨意曲解詞義,不利于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承。另外,一些難以理解的網絡用語會讓長輩們不知所云,會進一步加深兩代人的語言代溝。
網絡語言“少兒不宜”
學生家長 易帆
最近,小學生使用網絡語言的消息屢見報端。有個三年級小學生把“栓Q”寫進了作文,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當今時代,網絡文化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網言網語已經全面滲透到生活之中,也給孩子的世界蒙上了一層“網影”。日常生活中,孩子張口就是“親”,誰和誰又組“CP”了,“家人們,咱就是說”……怪話連篇,令人咂舌。
不能否認,網言網語有一定的趣味性,對青少年具有吸引力,但同時也要看到,這些網絡用語有的庸俗低俗,有的虛無粗鄙,更有很多不符合漢語的基本規(guī)范。長期使用網言網語,極有可能削弱孩子對漢語的感受,無法認識到母語之美。同時,語言不但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習慣使用什么樣的語言,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什么樣的文化。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定型,如果一味沉溺于網言網語之中,很有可能對社會、文化和人生產生錯誤的看法。再者,網言網語作為亞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于圈層的形成和固化產生著重要影響。青少年把網言網語當作同伴群體中的“黑話”,客觀上會讓他們對更廣闊、豐富的文明成果和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利于他們融入社會。
因此,我認為網言網語“少兒不宜”,應該把學校和家庭的力量整合起來,密切關注網絡用語對孩子的影響,加強規(guī)范使用語言的教育,筑牢防止低俗網絡文化侵入孩子心靈的堤壩。同時,引導孩子多讀中文經典名著,體會漢語之美,在良善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長。
反方
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小學生 李燁然
作為“10后”的我們從小接觸電子產品,生活已經被互聯(lián)網包圍,網絡用語無處不在。我就經常使用網絡詞語與同學、朋友進行交流,就像每日三餐一樣平常。當然,大家使用的網絡語言都比較健康、積極、友善,聊起天來特別歡樂,仿佛彼此間的距離都被拉近了。
使用恰當能獲廣泛認同
初中生 劉婧溪
現在,網絡語言非常流行,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極為普遍。適當使用網絡語言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為有趣,比如與同學聊天時,使用恰當的網絡語言可以令大家會心一笑,增進彼此的友誼。而一些正向的詞語,像疫情期間常說的“逆行者”等熱詞也已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即使寫進作文也不會有歧義。
流行語普及是大勢所趨
高中生 譚琳
在我看來,中小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無妨。古有南唐后主李煜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宋詞不正是流行歌曲“正統(tǒng)化”的結果嗎?留下不少為人交口稱譽的篇章。流行語正似民間的“流行歌”,擇其優(yōu)者融入中國文化更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何況我們處于信息化時代,生活節(jié)奏快、信息共享率高,流行語的普及是大勢所趨。只消大體上不失體統(tǒng),不讓中國傳統(tǒng)語言藝術被流行語“李代桃僵”,令其作為點綴也無不可。
網言網語不是“洪水猛獸”
學生家長 胡一峰
女兒第一次和我說網言網語,大概在三四年前,記不清當時在說什么話題,她突然來了一句:老爸,你可別黑我!我聞言一愣。這里的“黑”,在網絡語言中是貶損的意思。此后,孩子也經常用網言網語和我聊天。
我認為,網言網語不是“洪水猛獸”,對于孩子口中甩出來的網絡用語,也無需談虎色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和語言。網言網語是對日常語言的一種豐富和發(fā)展。主流媒體上屢見不鮮的“給力”“點贊”“官宣”等,就是來自網絡?!?0后”“15后”這群孩子屬于“網絡原住民”。對他們來說,網言網語是“自己的語言”。經常使用這些語言,說明孩子沒有主動或被動地隔離于青少年亞文化之外。同時,孩子和家長聊天使用網絡用語,也說明“沒把家長當外人”,愿意敞開心扉和家長交流。這種平等、融洽的氛圍,不正是我們最希望的親子狀態(tài)嗎?刻意圍追堵截,反而可能激發(fā)逆反心理。
而且,據我觀察,孩子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對明顯低俗、成人化的網言網語,絕大部分能準確辨識并歸入“臟話”“小孩子不能說”的范疇,自覺屏蔽。也有一些網絡用語在同學圈子的使用中經過二次創(chuàng)造成為“新?!薄6霸旃!北旧硎俏幕瘎?chuàng)造力的表現。因此,我們應當樹立開放的心態(tài),放下把孩子保護在“純潔的溫室”中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聽到孩子嘴里的網言網語,不要急于剿滅,“讓子彈飛一會兒”,在觀察中辨別和篩選,幫助孩子識別網絡上的低俗用語,引導他們學會把合適的語言用到正確的場合和對象,讓孩子的語言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老師說
“接納”但不能“全納”
北京小學首席班主任、語文教師 馬蘭
我們常把“00后”“10后”稱為“現代電子產品的原住民”,生長于網絡時代的他們,對網絡流行詞有著天然的敏感。
“網絡流行語”最初是網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效率,用詼諧、逗樂等特定方式而形成的特定語言。它來源于現實社會,形成于網絡空間,又影響著現實社會。這種方便溝通且有趣的語言,對孩子來說,既時尚,又傳神。所以,在校園里,隨處都能聽到孩子們口中說出“凡爾賽、前方高能……”
記得一次課上,學生介紹自己的居家生活,一名學生發(fā)言完畢,另一名學生笑著說:“我對她的發(fā)言評價就是三個字——凡爾賽”。對此,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還有,我常常聽到學生拿出作業(yè)的時候說:“我要開始‘卷’起來……”我曾經還與學生分析過為什么“內卷”這樣的詞語會通過網絡流行起來?學生總結說:“首先生動,比如‘躺平’這樣的詞,畫面感就很強。其次,這些網絡流行詞語的背后有很強的隱喻,能夠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同時還很幽默、詼諧。當然,更重要的是順應潮流?!?/p>
孩子們的理解雖有些片面,卻表達出了他們對網絡流行詞語的喜愛。這種喜愛,讓網絡流行詞也滲透到了他們的習作中。一名學生曾在自己的作文中寫道:“我是馬老師的小粉絲……”作為一名有27年教齡的小學語文老師,我不排斥網絡流行語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就如作文中“小粉絲”的引用,既寫出自己對老師的崇拜,又寫出一份俏皮可愛。“粉絲”這個詞語同“初心、刷屏、點贊”等多個網絡新詞語,還被收錄到第12版《新華字典》中。其實早在第11版《新華字典》中就出現了反映民生、廣為流傳的網絡詞語。這說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些更為精煉達意的網絡詞語,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fā)展了漢語詞匯。
作為語文老師,我主張學生使用正確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溝通。對待網絡流行語言既“接納”也不能“全納”。記得前幾年流行的“恐龍”一詞,一名學生在班中使用時就引起了一場“風波”。后來,我專門和學生們進行了討論,最后認為這個網絡流行語有貶義。古人語: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隨意評價他人樣貌是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更何況使用了這樣有“惡意”的詞語。所以,使用網絡流行語要進行鑒別,畢竟這樣的語言來自網絡,有好有壞。
同時,還要警惕一些網絡生造詞的泛濫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頻繁使用網絡流行語造成的語言匱乏和表達單一化。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使用正確的語言,以及表達中運用正確的語言很重要。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語言運用中明確寫道:“具有正確、規(guī)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的感情?!闭Z言表達的不僅僅是內容,還有情感、文明以及語言之中蘊含的文化,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所以,老師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及時進行干預和引導,讓學生在網絡流行詞之外深刻體會漢語的博大精深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當他們覺得“扎心了”的時候,告訴他們還可以用“黯然神傷”來表達;當他們贊美同學的時候,不只是“666”,而是“試問誰與爭鋒”;當他們“有錢任性”的時候,也能明白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家有千金,行止由心?!泵篮玫木W絡詞語是漢語的一部分,要善用、適度地用;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才是文化的根基,是主流。
漢語是豐富多彩的,也是不斷發(fā)展的。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流行語,不必如臨大敵,也不能放任自流。我們愿意擁抱一切美好、準確、傳神的網絡詞匯,也堅決摒棄表意含混、語義不通的網絡造詞,防止濫造生造詞損傷漢語之美。作為老師,我也希望媒體、網絡平臺能夠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過濾語言“雜質”,祛除低俗,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讓漢語的傳承規(guī)范起來,這不僅僅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也是全社會應該努力的方向。
正確使用網絡語言重在引導
北京市朝陽區(qū)教科院高中語文教研員 方雪葳
網絡語言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必然產物,身處其中或多或少會受其影響,當然也包括學生。而且,互聯(lián)網本身覆蓋面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也決定了網絡語言的影響力,結果就是網絡語言的受眾群體龐大,而且瞬間就讓廣大網民接收到,迅速形成心照不宣的通用語,尤其是接受能力強的中小學生,自然會更加迅速地接受網絡信息。
網絡語言作為近年來的新生產物可謂一把雙刃劍,我們應該理性看待。網絡語言,因為在網絡中產生,應用于網絡交流,所以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所以它產生的環(huán)境、情境及運用的場景與意義往往帶有特定性或限定性,這也就意味著很多網絡語言并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定,不夠規(guī)范。另一方面,網絡語言是網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特定需要而采取的語言方式,或簡潔明了、或生動形象、或詼諧幽默,總之是喜聞樂見,久而久之就形成多數人約定俗成的語言,成為人們網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對網絡語言不能一律拒之門外,但也不能照單全收。
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引導中小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呢?
首先,應該科學規(guī)范地認識語言現象。認識寫作是怎么回事,什么樣的語言是規(guī)范的語言,什么是網絡語言,了解不同語言的特點及產生的背景。有了科學的理解與認識,才能有進一步的區(qū)分辨別,就好比陌生人難以區(qū)分出雙胞胎,而家人不會認錯,主要是因為了解熟悉。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夠分辨出不同的語言類型,首先就是要讓他認識、了解、熟悉。
其次,在認識、了解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恰當地運用,關注語言運用的情境、場合,表達是否得體,口語、書面語實現怎樣的表達效果等。作文不同于口語交流那樣隨意輕松,還是需要對語言進行分辨和選擇。當然,這不意味著作文就是刻板的、高高在上、不茍言笑的。對網絡語言完全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取其精華。比如,一篇題為《角落里也有春天》的學生作文中“看著仍舊在角落卻盛開著花兒的盆景,我在內心告訴自己,我終于逆襲了,謝謝你,讓我明白角落里也有春天!”這樣的表述,“逆襲”一詞就是地道的網絡用語,但是用在這里不僅沒有不和諧,反而讓人耳目一新,最重要的是這樣運用,把自己絕處逢生的力量以及噴薄而出的喜悅之情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這樣的運用既能形象表達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又能實現生動有趣的表達效果,讓讀者耳目一新。所以,我們對學生運用網絡語言的引導,是在符合語言規(guī)范的基礎上進行的,旨在為文章增色。
第三,網絡語言固然新鮮時尚,但別忽視引導學生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美,畢竟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更有恒久的魅力,即使穿越千年依然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當然,能夠真正懂得欣賞這種美是需要有一定文化底蘊的,對中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當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語言除了有“短平快”的效率,更應該有“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的無窮韻味。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更應該多汲取文學的養(yǎng)分,于自身而言可塑造吐氣如蘭、妙筆生花的自己,于國家而言可傳承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
總之,無論哪一種語言,其魅力源于既合乎規(guī)范又有所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是十分應景地被使用。網絡語言既然已經進入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老師、家長以及社會各方力量引導孩子們合理使用才是最有效的做法,不用回避也沒必要害怕使用。
?。ū本┤請?022年10月12日第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