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討會舉辦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馬佳佳)4月12日至13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德國墨卡托基金會主辦,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德國對外關系研究所承辦的第六屆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討會成功舉辦。本屆研討會主題為“跨文化理解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育”,雙方在北京和斯圖加特分別設立會場,通過視頻連線進行研討交流。
12日下午,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常務副主席杭元祥、德國墨卡托基金會執(zhí)行董事局主席沃爾夫岡·魯厄、德國對外關系研究所副所長塞巴斯蒂安·柯伯以及雙方專家學者、教師和學生代表約50人出席了開幕式。
杭元祥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當前,跨文化理解、交流與合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加凸顯。本次研討會聚焦“跨文化理解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育”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文化教育幫助青少年培養(yǎng)更強的國際理解和交流能力,以及未來開展高效的國際合作的能力,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共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很強的針對性。
杭元祥指出,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也是世界的未來,是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生力量和希望所在。應當幫助青少年感受、理解隱藏在文化差異背后的人類共同理想和追求,弘揚和平、發(fā)展、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學會異中求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理解和價值取向,培養(yǎng)具有全球眼光的文化意識和溝通交流能力,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杭元祥回顧了歷屆研討會舉辦情況,表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德國墨卡托基金會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和見證了研討會不斷走向成熟的發(fā)展過程。實踐證明,雙方的合作是成功的、有效的。杭元祥強調,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今后,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愿同墨卡托基金會和德方朋友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與朔爾茨總理達成的重要共識,繼續(xù)加強教育、青少年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促進中德民間友好作出更多貢獻。
魯厄對本次研討會主題予以高度評價,表示疫情確實阻礙了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們進行面對面交流,許多領域的相互交流和國際合作變得更加困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與合作在克服全球共同挑戰(zhàn)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顯。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經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魯厄表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是墨卡托基金會在華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共同開展德中交流項目,不僅促進了德中人文交流,也有利于德方更好地了解中國。墨卡托基金會高度重視與中國在青年領域進行交流,愿繼續(xù)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加強交流與合作。
柯伯表示,本屆研討會主題與德國對外關系研究所長期從事的對外文化交流事業(yè)關系密切。當今世界充滿變化和挑戰(zhàn),各國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zhàn)勝共同困難。因此,培育跨文化交流能力對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希望本次研討會對促進不同文化進行更好的交流合作提供智慧和力量。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期間,中德專家圍繞“跨文化理解和文化對話”、“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育”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名譽理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黨委書記陸士楨教授和德國魏恩加藤師范大學格雷戈爾·沃塔斯克教授分別以《關于跨文化交流的一些思考》和《實踐“全球學習”模式,助力跨文化理解》為題作主旨報告。
在集中討論環(huán)節(jié),雙方專家學者踴躍發(fā)言,熱烈討論,分享各自在跨文化交流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代表性案例,并對過去幾屆研討會的經驗和做法進行總結,提出建設性建議。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康麗穎教授和柏林工業(yè)大學中國科技文化研究中心李雅娟(阿格塔·里維茲)博士主持了論壇開幕式和學術研討。
自2016年開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德國墨卡托基金會合作建立長期交流機制,舉辦中德青少年文化教育研討會,圍繞青少年文化教育主題,為中德相關機構和專家學者搭建平臺,交流經驗理念,分享教育智慧,促進中德人文交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