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鼻迕鞴?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民間極為重視的以親情為主題的民俗節(jié)日。大江南北,獨特的清明食俗,為這個節(jié)日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油綠如玉“青團子”
在江南一帶,清明時節(jié)有吃青團子的習(xí)俗。“青團子”是一種用江南地區(qū)特有的野生植物——“漿麥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勻而做成的一種圓形食品。做青團子的糯米粉必須是水磨而成,為的是突出一個細膩。青團子類似包子,所用的餡兒多是糖豆沙。包好后,上鍋蒸熟。出鍋前,每個青團子上還要涂上一層熟菜油。碼到盤里的青團子,青翠如玉,油光可鑒,顏色可人,“青團子”即因顏色和形狀而得名。在江南一帶,每到清明節(jié),幾乎家家都做青團子,一為開胃嘗鮮,二為祭祖上供。
百憂寬解“歡喜團”
在巴蜀一帶,清明節(jié)有吃“歡喜團”的食俗。筆者兩年前清明節(jié)小長假期間去成都,就幸運地吃到了這種美食。歡喜團的主料是炒米,把炒米用飴糖或溫糖水和成大小不一的米團,然后用線繩穿在一起,涂上各種顏色,就是“歡喜團”了。清人曾作《綿城竹枝詞》專門寫這種食品和食俗:“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p>
清新可人“菠菠粿”
在福州一帶,清明時節(jié),家家要吃“菠菠粿”這種節(jié)令食品?!安げぜ@”又名清明果、蒿菜粑、清明粑,是用福州當(dāng)?shù)厣L的一種名為“菠菠草”的植物汁液,和以糯米溫漿、粳米溫漿作為粿皮,裹以棗泥、豆沙、蘿卜絲、香菇絲等做成的餡料,包成的一種有餡兒面食。菠菠粿包好后,要用印模壓出各種動物和壽桃的形狀,然后蒸食。菠菠粿翠綠如老玉,味道綿軟而甜咸。人們清明食菠菠粿,主要是為了取“吃青”之意。福州人清明時節(jié)外出踏青、掃墓時,都不忘帶上做好的菠菠粿。
烏黑悠香的“烏稔飯”
在閩東和浙江西南地區(qū),每年清明節(jié)期間,畬族村寨都要忙著做一種時令美食——“烏稔飯”。烏稔飯的主料是糯米,畬族婦女背竹簍去寨外,將當(dāng)?shù)厣L的一種烏稔樹的新鮮葉子采摘下來,洗凈后,放在清水中煮。然后用煮出的汁液來泡糯米。浸泡大約9個小時后,撈出糯米,上鍋蒸熟,一鍋烏稔飯就做成了。烏稔飯看似烏黑,但味道獨特,入口綿軟微甜,猶如春風(fēng)劃過舌尖,令人唇齒生香。
青碧可口“清明果”
浙南一代,野外長有一種名曰“佛耳草”的中草藥。清明時節(jié),當(dāng)?shù)厝瞬蓙磉@種中草藥,洗凈搗爛后,與糯米攪拌在一起,然后包上用糖豆沙、紅蘿卜、春筍做成的餡料,上鍋蒸熟,便成了一種形似餃子的“清明果”。清明果碧綠晶瑩,玲瓏剔透,尤其是邊褶,像水波浪一樣,透著精致;吃到嘴里,五味俱全,格外讓人喜食。近年來,當(dāng)?shù)厝碎_發(fā)出了一系列的餡料,如韭菜、豆腐干、肥腸、芥菜等,使清明果的口味日趨豐富,越來越受歡迎,并且走向了全國。
兩餅包成“潤餅菜”
在閩南地區(qū),清明時節(jié)要吃一種“潤餅菜”,其吃法與北方的吃春餅相似。將烙好的薄面皮,包裹混雜而成的熟菜,卷成筒狀或枕頭狀而咬食。潤餅的餅皮搟得極薄,幾近透明,這是一種功夫和手藝。包裹的潤餅菜,是相當(dāng)豐富的,主料一般有:豌豆、豆芽、豆干、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卜菜。配料一般有: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敷、蚵煎、蕪荽、蒜絲。包裹時,由于餅薄,所以必須得用兩張餅才能包住中間的菜。吃時,可以蘸上甜面醬或者辣醬,入口嫩脆甜潤,醇香多味。
盤中明珠“清明螺”
清明時節(jié),吃螺螄是南方水鄉(xiāng)的清明食俗。清明螺即田螺、螺螄。螺螄有“盤中明珠”之美譽,肉質(zhì)豐腴細膩,味道鮮美,清淡爽口,堪與法國蝸牛相媲美。清明時節(jié)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為此時的螺螄尚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清明螺吃法林林總總,可謂豐富多彩,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可煮熟后挑出螺肉,拌、醉、糟、熗。家常做法通常是醬爆螺螄,即用油鍋、黃豆醬爆炒螺螄。清明食螺,可謂“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