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山南隆子縣新巴鄉(xiāng)——沙棘林里的幸福笑聲
8月初的山南隆子,碧空如洗,陽光明麗,白云就像棉花糖一樣。
很難想象,20世紀60年代,這里還是天氣惡劣之地。隆子縣位于喜馬拉雅山北坡,海拔3800多米。那時的隆子河谷,一年有近8個月的沙塵天氣,晴天黃沙蔽日,雨天泥水橫流,老百姓苦不堪言。
“現在完全不一樣了?!?5歲的當地老人索朗拉杰正在沙棘林里忙活著,“以前啊,我們這里流傳著一句話——‘聶巴阿帖組’,意思是‘只要你說話,身上的沙土就會往下掉’。這樣的俗語,還有‘風沙一起塵飛揚,四野茫茫不見房。一天吃進二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
現在變化為啥這么大?
“秘訣在這兒?!彼骼世苤噶酥干砼缘纳臣瑯洌χf,“想不到吧,這樹會有這么大作用?!?/p>
“這也是一代代人摸索出來的。”年過古稀的桑旦老人,有個昵稱——“沙棘奶奶”,她告訴記者,“‘隆子要想存,就得風沙停;要想風沙停,就要多栽樹’,這是老鄉(xiāng)長朗宗過去常說的一句話。”
1964年,時任隆子縣新巴鄉(xiāng)鄉(xiāng)長的朗宗到山西參觀學習,了解到種樹能有效治沙,回來后便帶著群眾在沙灘上試種了柳樹、楊樹、沙棘等5種樹苗,共有60畝。
那時的桑旦,只有17歲,負責給樹澆水。她生怕漏了哪棵樹,每天都最后一個回家?!坝袝r跟磨坊搶水,夜里偷偷去開水閥,往地里引水。磨坊大爺為此老跟我吵架。”每當說起這段往事,桑旦總會忍不住笑。
經過反復試種,最終只有沙棘頑強地在堿性土地上扎下了根,存活下來。于是,忙措、扎果等一個又一個村子在沙地上種下了沙棘。
綠染荒灘變成了現實。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辛勤栽植,隆子河谷筑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占地7.5萬畝的“綠色屏障”。如今,在沙棘林和隆子縣濕地公園,隨處可見黃鴨等野生鳥類嬉戲、捕食。
2019年,隆子縣被確定為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當年9月,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
隆子換了人間,生態(tài)越來越好。
“現在百姓吃上了‘生態(tài)飯’,1600多人當上護林員?!甭∽涌h委書記次仁加措說,環(huán)境改善也讓現代農牧業(yè)發(fā)展起來,群眾收入大大增加。他們將培育的優(yōu)質沙棘苗木賣到西藏各地,同時還謀劃著沙棘果深加工產業(yè)。
生態(tài)之變,讓放牧的地方也多了起來。2021年,隆子河谷一帶出售改良牛1733頭,創(chuàng)收846.21萬元,人均增收1165元。就連土壤質量都得到了極大改善,鹽堿度下降,青稞平均畝產從300斤提高到了560斤……
“環(huán)境好了,口袋鼓了,比啥都重要!”索朗拉杰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嘛,現在的年輕人終于不受風沙苦了?!?/p>
如今,隆子河湍湍流淌,沙棘林蒼翠如黛。暖陽斜照下,索朗拉杰和桑旦的臉上,掛滿了笑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草原牧區(qū)行·西藏篇】西藏:雪域響徹盛世牧歌
從珠峰腳下到雅江兩岸,從草甸牧場到城鄉(xiāng)街巷,120多萬平方公里遼闊土地上,處處有潔白的哈達、吉祥的歌唱,時時聞奶茶飄香、見遍野牛羊…… [詳細] -
沙棘傳奇——西藏隆子跨越半個世紀的生態(tài)革命
初春時節(jié),冰雪消融,萬物復蘇。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湍湍流淌。暖陽照耀下的西藏隆子縣忙措村,多吉老人的農家小院綠意盎然。[詳細] -
西藏農牧民植樹60載:創(chuàng)下世界紀錄 留下一片綠洲
“聽村里老人說,以前風沙大的時候,人和人之間隔五六米就看不清對方的臉。如今成規(guī)模種植了沙棘樹,沙塵天減少了,雨水豐沛了,空氣清新了,莊稼收成也高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