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著名作家、編劇楊年華:行走在高原的文化傳播者
楊年華騎馬深入農牧區(qū)采訪。
楊年華(左四)在《國旗阿媽啦》研討會上與專家和演職人員合影。
楊年華慰問五保戶婦女。
楊年華工作照。
楊年華接受央視采訪。
楊年華與“國旗阿媽啦”次仁曲珍老人在交談。
《國旗阿媽啦》獲獎證書。(圖片均由楊年華提供)
“寫作和美術,成了我繁忙工作之余的第二職業(yè),因為經常下鄉(xiāng)收集素材,所以加班加點、夜間工作是平常事。每次只要我投入創(chuàng)作,就會感覺時時刻刻都在‘燃燒’自己的思想,為之著迷,為之激動,并從創(chuàng)作中‘呼吸新鮮的空氣’?!?/p>
楊年華現(xiàn)任西藏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秘書長,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理事。楊年華創(chuàng)作的報告文學《國旗阿媽啦》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紀錄片《國旗阿媽啦》《索橋上村落》獲金鷹獎、金雞百花獎;電影《雪域丹青》榮獲伊朗國際電影節(jié)“特殊銀幕獎”;美術作品《沐浴節(jié)》獲“世界華人藝術大獎金獎”等。文學、美術、書法、影視作品在國內國際獲各種大獎,曾先后獲得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公務員、優(yōu)秀黨員、全區(qū)雙擁先進工作者、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對于楊年華而言,創(chuàng)作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86年9月,轟轟烈烈的征兵工作開始了,本想考藝術院校的他,陰差陽錯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坐上了去往四川眉山訓練場的火車。3個月新兵訓練結束后,他來到了拉薩某部隊服役。
參軍后,從小喜歡文學藝術的楊年華一天也沒有忘記過考上大學的夢想。
在部隊里,楊年華利用午休和其他空閑時間,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1989年,通過努力學習,他考上了西藏大學。
考上大學的過程十分艱辛,當年,從部隊考地方藝術院校在西藏還沒有先例,不僅要求是標兵或榮立一等功,還必須在省級報刊上發(fā)表作品30篇以上,這些要求對于一個士兵談何容易。
為了上大學,楊年華一有空就步行到西藏日報社,拜著名山水畫家劉萬年為師。3個月后,他的40多篇(幅)繪畫、文學作品先后在《西藏日報》《拉薩河》發(fā)表,并被西藏軍區(qū)評為“自學成才標兵”,而爭取到了入學考試資格,進入西藏大學藝術系國畫專業(yè)班學習。
在大學里,他擔任西藏大學學生會主席,多次榮獲“三好生”、獎學金獲得者、優(yōu)秀團干部等榮譽。1992年,畢業(yè)后的楊年華志愿來到阿里地區(qū)工作。
盡管有了心理準備,但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他暗暗吃驚。當年的獅泉河鎮(zhèn),鎮(zhèn)中心是一條長約一公里的土路,土路兩邊擠滿低矮的土房。漫長的冬季,氣溫常常降到零下40℃……
“這里能待嗎?”楊年華問自己。
然而,阿里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神秘古遠的文化遺存卻像磁石一樣緊緊吸住了他,他又繼續(xù)像一個戰(zhàn)士一樣迸發(fā)出工作熱情和創(chuàng)作激情。
16年里,楊年華歷任共青團阿里地委辦公室副主任、阿里地區(qū)文廣局黨組成員、地區(qū)群眾藝術館館長、阿里地委信息督查科科長、阿里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兼阿里地區(qū)文聯(lián)主席,世界書畫家協(xié)會華北協(xié)會理事(研究員)、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理事(研究員)等職。創(chuàng)辦了《阿里報》,組建了西藏阿里作家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美術書法攝影家協(xié)會、音樂舞蹈曲藝家協(xié)會。
他走遍阿里的山山水水,創(chuàng)作了《神奇的阿里文化》《生命在世界屋脊之巔》《圣土的誘惑》(英漢文)《踏著孔繁森的足跡》《踏塵香巴拉》《古格天夢》《蒼洱春秋》《西藏阿里文化源流》等作品,其中,報告文學《雪域之魂》是專門為紀念孔繁森而創(chuàng)作的。
楊年華說,他至今還記得,寫作生涯中的第一次感動是一種悲痛與繼承的感動——那是在寫孔繁森事跡之時曾有過的。一方面,他曾經擔任過孔繁森的秘書,他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孔繁森;另一方面,他也想時刻牢記孔繁森書記的教誨,更好地繼承老領導的遺志。
化悲痛為力量,他加班加點寫作,一個月內完成了《雪域之魂》報告文學的書稿。此后,楊年華繼續(xù)出版了多部書籍,獲得了“珠峰文學藝術獎”榮譽獎等獎項,文學創(chuàng)作的鏗鏘腳步從未停歇,一直延續(xù)至今。
2005年,楊年華從阿里調入自治區(qū)文聯(lián)。一天,楊年華突然接到日喀則地委宣傳部的電話,邀請他到樟木鎮(zhèn),采訪撰寫一篇報告文學《國旗阿媽啦》,楊年華欣然前往。
“阿媽啦的故事,很早就打動了我的心,當時從報刊、電視上了解到一個如此讓人敬仰震撼的題材,我就想著,若是將它寫成翔實的報告文學一定好極了,名字我都在心中起好了,就叫《國旗阿媽啦》?!边@樣的寫作機會居然落在自己身上,楊年華欣喜若狂。
為了寫好這個平凡阿媽啦的不平凡事跡,楊年華下了不少功夫。
在采訪中,語言的障礙都不足一提,最困難的就是阿媽啦當時已是高齡,不能多說話,得靠楊年華自己的觀察與感知。如何重現(xiàn)老阿媽農奴生活這一塊,也是一個大難題,得靠查閱大量的文字資料與影像資料方可下手創(chuàng)作。正因下了苦工,他主筆的這幾個章節(jié),獲得了眾多評論家和專家的贊譽和肯定。楊年華成功塑造了這個個人命運跟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平凡而偉大的榜樣。報告文學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目前,楊年華正在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創(chuàng)作,準備出版長編小說集《雪國》《古格王妃》《譚冠三將軍》《拉薩塵封五千年》等書。
為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由他編劇的電影《布德之路》即將上映;剛殺青的格薩爾電影《夢歸三色湖》以及紀錄片《說唱藝人扎巴》《索橋上的村落(下集)》等也即將和觀眾見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運輸總隊首批進藏駝工:從徒步進藏到“天路”通衢
日前,年近九旬的老駝工李興仁在青海省西寧市向中新社記者回憶徒步往西藏運輸物資的歲月。 [詳細] -
在時尚與傳統(tǒng)間展翅成蝶——訪西藏本土彩妝品牌創(chuàng)始人德吉卓瑪
德吉卓瑪在西藏長大,13歲時考上江蘇一所初中的西藏班,自此便獨自離家到外地上學。2011年,德吉卓瑪考入上海師范大學。因為不想再向家里要生活費,她開始做服裝模特賺錢。[詳細] -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摩登藏族青年“回到拉薩”:這是保留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最好的地方
“了解藏地的不同視角。”“趣覓”公眾號的介紹如是寫到。即將從復旦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的該公眾號創(chuàng)始人萍措卓瑪格外期待外界看見,現(xiàn)代的西藏已與人們印象中模樣有所不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