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源頭夕照”:他們在雪山腳下安度晚年
圖為治多縣幸福敬老院內(nèi),老人們在餐廳吃早餐。胡貴龍 攝
上午十點,長江源頭的青海玉樹治多縣幸福敬老院內(nèi),陽光靜靜普照小廣場,金色轉(zhuǎn)經(jīng)筒邊身著藏袍的老人彎腰拄拐,牽著吃糖的孩子悠悠踱步,遠處皚皚雪山起伏。
圖為老人們散步。潘雨潔 攝
“那是護工的孩子,”院長德高笑著介紹,“護工們忙得顧不上家,老人們就把他們的孩子當(dāng)成自己的‘孫兒’,特別疼愛?!?/p>
“在這里,我們不僅提供照料,也‘提供’陪伴和慰藉,”德高說,“希望讓那些年輕時‘吃過苦’的老人在喜樂中安度晚年?!?/p>
圖為曬太陽的老人。胡貴龍 攝
饑餓困苦的青年記憶
走進一間溫暖小屋,雕花的藏式木家具明亮整潔,66歲的巴日阿德頭帶貝雷帽、挺直身板,將干凈的白襯衣袖管卷起,認真抄寫黨員筆記。年輕時,巴日阿德在生產(chǎn)隊放牛,“穿著沒底子的鞋、破棉絮裹在腿上防寒,”直到18歲去省會西寧當(dāng)兵,“才第一次穿沒有洞的衣服。”
那時鄉(xiāng)上沒有醫(yī)生,兒時跟父親學(xué)過一點把脈、抓藥、扎針的村支書巴日阿德“兼職”了村醫(yī),“騎牦牛、走路,整整一天才能到達病人家?!?/p>
才仁求措年幼時與哥哥失散,跟母親相依為命,四處乞討為生,“白天穿的破羊皮,晚上解下腰帶蓋在身上、躺著草皮睡,”十三歲時,媽媽生病去世,她餓著肚子跟村里的孩子一起出去撿蘑菇。
圖為醫(yī)護人員為老人做檢查。胡貴龍 攝
“后來,我報名參加鄉(xiāng)上的民兵隊,”才仁求措回憶,為了背石頭下山給牧民壘羊圈,肩膀勒得生疼?!扒囡⒚娣垡s著牦牛從鄉(xiāng)上馱回村子,過河時沒有橋,只能趟水過去?!?/p>
時過境遷,如今巴日阿德的兒子從衛(wèi)校畢業(yè),接起阿爸的“接力棒”回到故鄉(xiāng),和同事一起開車駛過父親當(dāng)年用腳丈量的路,挨家挨戶為牧民“送醫(yī)上門”,肩上的破牛皮袋已變成藥品、器械齊備的醫(yī)藥箱。
圖為老人們跳鍋莊舞。胡貴龍 攝
而年近八旬的才仁求措依然像過去一樣愛穿軍裝、戴軍帽。珍藏的木盒子里,是1979年自己站在天安門前的黑白照片,那時她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青春獻給工作和村民,才仁求措一直沒結(jié)婚,“但我一點也不后悔,身后有國家和政府,心里很輕松,如果哪天不在了,會把我的一切都交給國家?!?/p>
圖為老人們閱讀。胡貴龍 攝
我們真正想給老人們的是一個家
沙加梅老人曾兩度因重病轉(zhuǎn)移至省會西寧住院,護工歐江和搭檔日夜輪守在病床前,給他喂藥、穿衣、擦身、按摩、泡腳,背著他下床行動。
“剛做完手術(shù)時,老人情緒不好,說重話、鬧脾氣,”心急又委屈的歐江無奈之下?lián)芡嗽洪L德高的電話,“院長很理解,也鼓勵我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p>
如今,沙加梅身體漸好,日常起居行動都能自理,他說:“要是沒有歐江,我可能活不下來,他就像我的兒子一樣。”
圖為護工歐江為沙加梅老人穿鞋。潘雨潔 攝
幾日前,歐江照顧的一位癱瘓老人去世,“每次推開他的房間門,好像他還躺在那里,笑著看我端飯、倒水,”說到這里,他流下淚。
歐江的雙親早逝,他在敬老院工作多年,服侍過多位臥床不起的老人,“我在家沒這樣照顧過父母一天,不由地會把老人當(dāng)成自己的父母?!?/p>
“雖然我們是在照顧老人,其實和他們互相依賴,”德高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他們的情緒影響著我們,看著老人笑呵呵,就會覺得身上有勁兒?!?/p>
午飯時分,德高來到旦沙洛措和久日西然老兩口房間探望,今天吃的是青紅辣椒炒肉、酸菜粉條和米飯,爺爺邊吃邊講了個笑話,逗得奶奶捂嘴直笑。
2017年,老伴去世、沒有子女的旦沙洛措和久日西然先后住進敬老院,兩人慢慢熟悉、日久生情,便結(jié)成夫妻。
“從前一個人在家里,心里的難受沒人說,”旦沙洛措說,“現(xiàn)在我倆什么事都一起做,我生病躺在床上,他給我端水喂飯,有他陪著,我就覺得好?!?/p>
閱覽室內(nèi),三四位老人圍桌而坐,口中不停念著,“這是草原牧民口耳相傳的格薩爾詩篇,”德高說,隔壁房間的老人們正切磋藏棋、縫紉機前忙碌,“他們閑時編織門簾、口袋,放在‘愛心超市’展出、售賣,還把這種傳統(tǒng)手藝教給附近學(xué)校的小孩子?!?/p>
德高介紹,每年七八月,敬老院會組織集中戶外活動,選晴好的天氣在草山上搭起帳篷,接老人們上山“小住”,一起做飯、跳鍋莊、做游戲?!胺昴赀^節(jié),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比家人還久?!彼f。
圖為幸福敬老院廣場。胡貴龍 攝
據(jù)了解,2010年玉樹地震后,治多縣先后修繕、新建五所敬老院,目前收養(yǎng)近460名特困供養(yǎng)老人。
“一輩子離不開雪山、草原,老人們無法適應(yīng)別處的生活,所以我們盡量還原熟悉的生長環(huán)境、保留過去的生活習(xí)慣,他們才能舒服、放松,”德高說,“物質(zhì)條件雖好,但我們真正想給老人們的是一個家。”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
長江源頭的幸福敬老院
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的幸福敬老院海拔超4000米,是青海省內(nèi)海拔較高的敬老院之一。[詳細] -
在長江發(fā)源地老有所養(yǎng) 一切支出政府“埋單”
71歲的才仁青措老人說,“從最早的治渠敬老院住到現(xiàn)在的感恩敬老院,已20年了,到這個年紀還能過得這么好,這里就是我的家?!?a href='../201610/t20161010_5242159.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青海省治多縣讓牧區(qū)“三無”老人有“五?!?/a>
“我在敬老院已經(jīng)好幾年了,這里就是我的家,我吃住不花一分錢不說,敬老院還每個月給零花錢,真是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啊!”永葉告訴記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