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式自救”是安全教育的典范
7月8日,高考考試第二日,云南昆明東川區(qū)發(fā)生4.2級地震。由于之前對地震逃生做過相關培訓及演練,在東川明月中學監(jiān)考老師的有序組織下,考試在7分鐘后恢復正常。與此同時,正在上課的湯丹中學的學生們不約而同地迅速鉆到課桌下避震,并在短時間內有序離開教室,及時疏散到廣場上。
無獨有偶。7月7日上午,家住江西余姚鳳山街道的成思億小朋友家中起火,大人不在,年僅9歲的成思億小朋友用“彎腰低姿摸墻捂口鼻”的逃生九字訣,帶領8歲的弟弟和妹妹順利逃出火場,被網(wǎng)友贊為“教科書式逃離火場”。
近年來,各地類似的“教科書式自救”事例越來越多。去年在浙江溫州,兩名8歲的小朋友被困在小區(qū)電梯里,不僅沒有慌張,反而鎮(zhèn)定自若把每層樓的電梯按鈕都按亮,并且打電話報警求助,兩名孩子在被困27分鐘后脫險。今年6月30日,湖北襄陽一名5歲男孩在和爺爺奶奶走散后,跑向一輛警用摩托車招手求救,并準確告訴民警媽媽的手機號。民警介紹,孩子走失后,沒有慌張,也沒有告訴其他陌生人,能夠冷靜找到警察,堪稱“教科書式自救”。
調查表明,安全事故已經成為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一死因。自1996年起,我國確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日”。在此背景下,全社會對安全教育特別是對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不過,一些地方和學校的安全教育課程仍然存在搞形式、走過場等問題,有的采取應試教育的思維和方式搞安全教育,出一份卷子,設置一些有關安全教育的題目讓學生“填填空、畫畫鉤”了事。有鑒于此,學校安全教育必須常抓不懈。
“教科書式自救”是安全教育的典范,是一門必修課,需要家庭、學校重視與引導。對于家庭來說,應引導孩子自小就接受安全知識的熏陶,掌握自救等基本技能。對于學校來說,必須把應急教育訓練納入必修課,完善教育體系,編寫教育教材,推進應急教育演練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
逃生自救知識、技能技巧并非與生俱來,需要日常學習、實戰(zhàn)演練。如果沒有平時的安全教育、逃生技能教育、生存技能培養(yǎng),在發(fā)生火災、地震等事故災難時,很多人無法做到冷靜應對,往往驚慌失措,很容易選擇錯誤的逃生自救方式方法,結果不但沒能成功自救,反而丟掉性命,或給消防救援增加負擔。比如,在高樓發(fā)生火災時,有人錯誤地選擇跳樓的方式自救或是乘坐電梯逃跑等。
生存最基本的意義是能夠救人和自救,掌握安全知識和逃生自救技能應當成為孩子的基本素質。政府、社會、學校都應當以9歲孩子帶著弟弟妹妹火場逃生自救為樣本,高度重視公民安全教育,并加強日常安全教育。在此基礎上,可以考慮將逃生自救知識納入大中小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對大中小學生逃生自救知識技能進行專門培訓和考核,切實提高包括大中小學生在內的全民逃生自救技能,有效減少因逃生自救技能缺失造成的人員傷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