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網民規(guī)模突破1.9億 為“小用戶”提供“大保護”
未成年網民規(guī)模突破1.9億,“網絡保護”成焦點——
為“小用戶”提供“大保護”(“融”觀中國)
年齡雖小,問題不小
“剛把軟件卸掉,孩子又偷偷裝上了!怎么辦?”福建省廈門市一個社區(qū)的家長群里,居民王麗華發(fā)來求助信息。這些天,孩子放學回家頭件事就是刷短視頻,不僅耽誤睡覺,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更讓王麗華頭疼的是,平臺推送的短視頻并不適合小學生觀看。沒收手機后,孩子哭鬧不止,無心學習。她開始擔心孩子陷入“短視頻沉迷癥”。
這樣的孩子可不在少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評估發(fā)展中心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33.4%的青少年對“我不能忍受沒有手機”表示同意。
沉迷網絡,不只影響學習??此崎e時“刷一刷”、偶爾“看一看”、隨手“拍一拍”,其中可能蘊藏著多重風險——為牟取暴利,一些應用軟件通過短視頻、游戲裝備、表情包等,將迷信暴力、色情低俗等信息向未成年人傳播。
前段時間,北京市民王鵬發(fā)現(xiàn)讀中學的兒子正在瀏覽某網絡論壇,屏幕上有幾串鏈接,需要注冊付費才能登入。出于關心,他付了60元“會員費”,發(fā)現(xiàn)其中都是低俗視頻。
這些不良信息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時,還會誘導他們誤入歧途:10歲小學生打賞網絡主播,花掉母親17萬元;15歲少年沉迷網絡賭博,偷刷家長2.7萬元;14歲男孩玩游戲被罵后跳樓,導致終身殘疾依然難戒網癮……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頻頻引起社會熱議。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廳長缐杰提供了一組數據:2020年1月到今年9月,檢察機關起訴成年人涉嫌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萬人。
“防沉迷”仍有漏洞
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推動下,各類短視頻、游戲類平臺都上線了“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統(tǒng)”。
記者打開某短視頻平臺發(fā)現(xiàn),在“設置”菜單中,可以開啟“青少年模式”,每天最長使用時間為40分鐘,且無法進行打賞、充值、提現(xiàn)等操作。用戶開通、關閉青少年模式均需輸入密碼。
不少家長表示,防沉迷系統(tǒng)有一定效果,孩子上網時間確實減少了。但對一些不服管的“熊孩子”來說,仍然防不勝防。
“單憑一個系統(tǒng)設置,很難徹底消除孩子對網絡的依賴?!北本┦泻5韰^(qū)市民劉陽說,“進、退青少年模式只要一串4位數密碼,孩子偷偷瞄一眼就能解除,太簡單了。有的平臺無需注冊就能使用,孩子刪除應用后重新下載,就能輕松繞過限制。有時還會向爺爺奶奶求助,另開新號?!?/p>
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一些大型網絡平臺建立了防沉迷系統(tǒng)主動觸發(fā)機制——可通過地理位置判定、用戶行為分析等技術手段,篩選甄別未成年用戶,然后自動切換到青少年模式,但多數平臺都還處于手動啟用狀態(tài),無法有效識別用戶是否“未成年”。有些應用軟件甚至打著可繞過“青少年模式”的旗號,誘導未成年人充值,這些削減了“青少年模式”的保護作用。
除了網絡平臺本身的漏洞,部分監(jiān)護人網絡素養(yǎng)的缺失,也是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的成因之一。
“盡管我們采用了人臉識別等技術協(xié)助甄別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的未成年人用戶,但成年人協(xié)助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監(jiān)管成為最大難點之一。”騰訊“成長守護”負責人鄭中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在她收到的未成年人消費申訴中,98%的實名信息為成年人,其中有超過70%賬號觸發(fā)過人臉識別并通過驗證,這說明有成年人幫助孩子繞過防沉迷措施。同時,冒用、售賣平臺賬號的黑色產業(yè)鏈仍然存在。
武漢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治理研究中心發(fā)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在調研樣本中,有九成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使用專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
“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缺乏網絡素養(yǎng),會直接影響對其子女上網的管理效果,進而在教育子女使用網絡過程中出現(xiàn)簡單粗暴等行為?!敝袊ù髮W教授王貞會說。
讓“防護網”發(fā)揮效力
如何應對這些難點?日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出臺讓解決路徑逐漸清晰。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條例》將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對于社會關心的議題,《條例》均作出具體規(guī)定。比如,針對未成年人網絡非理性消費問題,明確提出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合理限制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的單次消費數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等,這意味著網絡服務需要建立有效用戶身份認證和年齡分級系統(tǒng),實施差異化服務策略。再如,明確規(guī)定加強學校、監(jiān)護人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預防和干預,要求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細化網絡游戲實名制規(guī)定等。
漸趨完備的制度體系為未成年人設置起“防護網”,如何讓這張防護網發(fā)揮最大效用?
“一方面,互聯(lián)網平臺應做好自律,主動加強防沉迷機制,嚴格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內容和行為?!蓖踟憰硎荆傲硪环矫?,互聯(lián)網平臺還應充分發(fā)揮對未成年人數字成長的賦能作用,讓數字技術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發(fā)展。”
鄭中表示,“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應進一步向科技借力。網絡平臺等可運用身份識別、大數據分析等,進一步鞏固技術手段對防沉迷的助力。
除了技術層面,鄭中認為“堵疏結合”是未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需要努力的方向?!澳壳?,互聯(lián)網行業(yè)整體仍然聚焦在對未成年人使用時間和消費額度的限制上,在正面引導方面措施較為有限。我們應當從網絡素養(yǎng)教育和線下科普資源等方面入手,豐富未成年人的課余生活,提升監(jiān)護人網絡素養(yǎng),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真正有效的正面引導?!?/p>
“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不能單靠政府、企業(yè)、家庭、學校中的任何一方。”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說,多方共治、久久為功,才能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環(huán)境。
盧澤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