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之成為實踐:歷史嬗變及其意義
【論點摘編】
丁立群在《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9期撰文指出,從古希臘到中世紀,勞動一直處于被貶抑的地位,是苦難、痛苦、懲罰的代名詞,是一種非人的活動。資產階級的興起,使勞動地位發(fā)生了逆轉。但是他們仍把勞動看作單純的“成物”活動,忽視勞動對人的內在構建意義。黑格爾第一次論述了勞動對人的教化和解放意義。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關于勞動的哲學思想,在完全意義上把勞動提升為實踐。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勞動—社會”的實踐哲學:以勞動實踐作為人類社會的基礎;依據(jù)勞動的兩重性構建了人道與科學統(tǒng)一的基本邏輯;轉換了實踐哲學的存在場域,用“社會”范疇取代傳統(tǒng)實踐哲學的政治、倫理范疇,拓展了實踐哲學的廣度和深度;重構了實踐哲學的終極旨趣,用社會解放代替了政治解放,使實踐哲學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和人類解放的理論。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30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