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醫(yī)生沒準譜 瘊子還是得這樣治
近日,一則用螳螂幫忙吃掉脖子上瘊子的視頻火上了微博熱搜。視頻里,男子脖子后面長了個瘊子,自述螳螂“大夫”花了20分鐘把瘊子吃得干干凈凈。不少人在感嘆老祖宗的醫(yī)療智慧之余,也對這位螳螂醫(yī)生的敬業(yè)嘖嘖稱奇。也有嘗試過的網友表示這個方法真的很好用。
螳螂為什么肯幫忙吃瘊子?這樣做安全嗎?要知道瘊子也是分種類的,要如何干凈利落地鏟除這些礙眼的小疙瘩,醫(yī)生告訴你答案。
螳螂下嘴沒譜 容易損傷皮膚
瘊子學名叫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生長物,表現為皮膚表面大小不一、表面粗糙的肉顆粒樣的突起。HPV感染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染和自我接種,皮膚損傷為HPV感染的主要原因,也有可能通過污染物損傷皮膚而導致間接感染。人是HPV的唯一宿主,在人體免疫力低的時候發(fā)病率會升高。
螳螂為什么會吃瘊子呢?主要因為它是肉食性昆蟲,尤其是有破損的皮肉,對螳螂是有誘惑力的。這都是以前醫(yī)學不發(fā)達的時候留下來的偏方。螳螂畢竟是昆蟲,有傳播疾病的風險,另外用螳螂吃瘊子要控制火候,差不多就要拿走,沒有經驗的話螳螂可能會繼續(xù)吃下去,損傷好的皮膚組織。
其實,動物治病在醫(yī)學界不少見,水蛭治療皮瓣淤血、蛆清除傷口的腐肉等等。這類動物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之所以沒有廣泛推廣,原因可能是動物的飼養(yǎng)、管理還是相對麻煩,且從大眾的角度,多少還是存在著恐懼或不安的心理。實際上,現代臨床外科可以輕松花幾分鐘解決的問題,也真的不必麻煩動物醫(yī)生了。
瘊子也分類 治法各不同
話說回來,到底啥是瘊子,瘊子要不要治,咋治呢?瘊子的種類很多,目前臨床常見的有尋常疣、扁平疣、尖銳濕疣等。
尋常疣多由HPV—1、2、4、7型引起,好發(fā)于手指、手背、足緣等處,初發(fā)皮疹表現為針帽大小灰白色扁平丘疹,表面干燥粗糙。逐漸增大至黃豆、蠶豆大小,明顯的隆起。外觀可呈菜花狀、乳頭瘤狀,灰白色或淺褐色,觸之堅硬。皮疹數目不定,可單發(fā)或多發(fā),也可相互融合成斑塊狀。
有些尋常疣底部比較細,如絲線一般連接著疣體和皮膚,似小釘倒立在皮面上。其好發(fā)于眼周、腋下和頸部,又名絲狀疣。尤其是天氣熱的時候,很多患者頸部會出現絲狀疣,如果佩戴項鏈等物體的話,摩擦刺激會增多得比較明顯。多個絲狀疣疣體聚集在一起,外觀呈指狀突起,稱為指狀疣。
發(fā)生于足底的尋常疣又名跖疣,以足部應力點多見,局部受壓、摩擦、外傷及多汗是跖疣的好發(fā)因素。
尋常疣病程緩慢,多數患者可在2-3年自然消退,對于難以消退或者自覺影響美觀的疣的可采用藥物、冷凍、激光、電離子、手術等方式去除。
扁平疣好發(fā)于青少年,多由HPV—3、5、8、9、10、11型引起,多數情況下突然起病,皮損多發(fā)于面部、手背、手臂,表現為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輕度隆起,表面光滑,呈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可密集分布或由于局部搔抓而呈線狀排列,一般無自覺癥狀,部分患者自覺輕微瘙癢。
扁平疣的病程也比較緩慢,可持續(xù)數年,多數患者皮損可在2-3年自行消退,治療可局部使用角質剝脫或細胞毒性的藥物等。疣體孤立、數目較少且病程較長的可嘗試采用冷凍、激光、電離子等方式去除。
尖銳濕疣是由HPV-6、11等感染引起的以疣狀病變?yōu)橹鞯男詡鞑ゼ膊?。皮損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贅生物,大小和形狀多變,常發(fā)生在肛門和外生殖器等部位,盡管可通過多種方法進行治療,但容易復發(fā)。
瘊子別撓 真的會越撓越多
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預防的。平時,我們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免疫力,盡量保持皮膚清爽干燥,私人用品定時清潔、更換,不要共用毛巾、拖鞋等物品。
如果自己把疣挑掉要做好消毒,倘若挑破的疣接觸到周圍有破損的皮膚,反而會越長越多。同理,長疣的地方不要去撓,尤其是長指甲容易把疣撓破,那就真的會越撓越多的。
如果觸摸起來“拉手”,不美觀,并且增多得比較快,就建議盡快治療了。在這里提醒大家,不要用來路不明的藥水和不靠譜的民間偏方來治療,還是建議大家盡量去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避免造成病情加重、感染,以及遺留較嚴重的瘢痕等情況。
文/王川 李薇薇(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