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多少都要掌握些植物學知識!想不到吧?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上官云)收錄1700余種植物,文學性與知識性并重……最近,一部頗為冷門的《植物名實圖考》引發(fā)關注。
而《植物名實圖考校注》的校注者欒保群表示,《植物名實圖考》的文字亦十分出色。從一些議論性的文字中,不但能體會撰書者吳其濬的仁者之心,還能看到他作為植物學家的深遠抱負。
他同時提到,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多少都要有一些或深或淺的植物學知識。此外,自六朝時就有以藥名為詩者,北宋的詩人陳亞便以“藥名詩”知名。
收錄植物1700余種
《植物名實圖考》是一部中國古代植物學名作,作者是清代學者吳其濬。其卷帙浩繁,收錄全國各地的植物種類多達1700余種。
看目錄,其中提到很多人們日常熟悉的谷物,比如赤小豆、大豆、小麥;還有各類蔬菜水果,草類有二十一卷之多,共分為山草、隰草、石草、水草等八小類。
《植物名實圖考校注》一書,則是以光緒六年山西曾國荃重刊本為底本,對明顯的錯誤酌情出校說明,對難以理解的典故詞語加以注釋,對各類引文加以核對。
有趣的是,原著中的很多篇章頗似小品文,對一般讀者來說,對這些文學性的篇章的理解就很重要,因此,《植物名實圖考校注》從校點到注釋都盡量做到位。
欒保群舉例道,在卷八山草太行之坂類的“杜蘅”一篇中,談到對馬的飼養(yǎng)和使用,有“人第見有馬者多鹽車之賈人,御馬者多魯國之東方”一句,后半句就很不好理解。
翻閱了很多資料后,欒保群才最終搞清楚,“東方”二字原來是錯的,正確的應該是“東野”,即東野畢,一個善馭馬而不愛惜馬的人,見于《韓詩外傳》中的一個故事。
與一部古籍的不解之緣
校注《植物名實圖考》,其實是欒保群一直以來的心愿。
讀大學時,他在一家舊書店發(fā)現了《植物名實圖考》及《長編》,共兩套,都是精裝,一套有九成新,另一套的品相也有六品,可是定價卻一樣,都是五元零幾角。
“我當時很喜歡這套書,首先是因為里面有很精致的插圖,從《詩經》《楚辭》中讀到的植物名,在這里都能找到。”欒保群回憶。
可惜當時手頭錢不夠,他只得和售貨員商量書能不能便宜點,但未能如愿。買賣雖不成,但書店是開架的,可以坐在地上隨便看。細讀之后,他發(fā)現書中描寫植物的文字非常漂亮。
后來欒保群每次去書店,都要翻翻這書。1965年,他看到那家書店的古舊書大降價,可這套心儀已久的書早就沒有了。整整五十年后,他才又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套《植物名實圖考》。
讀罷這套書,欒保群更覺得它對文史愛好者,特別是熱衷于中國古代文化的讀者來說,很有一讀的必要,“然后,我就萌生了把它重新點校并加以注釋的念頭”。
是植物學著作,也有文學性
《植物名實圖考》是一部植物學著作,但并非與學文史毫無關系。
欒保群解釋,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多少都要有一些或深或淺的植物學知識。孔子說讀“詩”可以“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陸璣則撰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此外,《離騷草木疏》和《南方草木狀》等,都是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讀物。至于“本草”類的讀物,古代文化人也應該有所涉獵,起碼認識一些常用草藥的名狀和性味。
他表示,由于草藥知識的這種普及性,自六朝時就有以藥名為詩者,北宋的詩人陳亞便以“藥名詩”知名。
科普知識之外,《植物名實圖考》也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文學著作。作者吳其浚把專業(yè)性強的內容基本都留在《長編》中,它作為個人考證研究的結論,簡要明晰,較有文采。
《植物名實圖考校注》的前言中提到,由于《植物名實圖考》所繪之圖十分精美,被以后翻印《本草綱目》的張紹棠所看中,遂將李時珍的原圖抽去了近四百幅,換上了《植物名實圖考》中的圖,因而造成了《本草綱目》誤本的流行。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上述繪圖的精美。本書既名“圖考”,對于大部分植物,特別是為吳其濬新發(fā)現的植物來說,圖的重要性勝于文字,圖繪的準確本身就是“名實”之證。
“由于本書中的圖大部分都是根據植物的新鮮狀態(tài)而繪制,不僅能準確描出該植物的形態(tài),而且生動活潑,每幅都如同一幅白描花卉?!睓璞H悍Q贊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