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修復 找回千年時光
初冬時節(jié),走進內蒙古壁畫保護中心,映入眼簾的是熱火朝天的修復場景:他們身著白大褂、手拿各種修復工具,或配比壁畫加固材料,或調色,或對壁畫破損處進行修補……數(shù)千年前的遼代壁畫正在壁畫修復師們的巧手下一點一點洗去塵埃露出真顏。
清理、加固顏料層、粘貼新支撐體、表面缺失填補……從揭取到修復完成,壁畫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氨诋嬓迯凸ぷ飨襻t(yī)生問診,望聞問切,非常精細,需要極大的耐心,所涉及的專業(yè)較廣泛,需要了解歷史學、博物館學、古建筑、化學、美術等各項學科。”呼和浩特博物院內蒙古壁畫保護中心主任武曉怡說,一般完成一個壁畫保護修復項目,至少也需要幾個月,半年以上也并不少見。
在保護中心,記者看到不少其他工作領域要用到的工具,有美工刀、調色盤、毛筆等美術用具;有手術刀、注射器、脫脂棉等醫(yī)療用具;甚至有瓦刀、切割機等建筑工具。修復師康貴彬告訴記者,壁畫與其他文物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文物,修復工序非常復雜,包括背部清理、加固、正面清理、邊緣修復、上板、殘缺修補處著色等數(shù)十道工序,不同的工序需要不同的工具輔助完成。
日復一日重復的工作看似無聊,這些修復師卻樂在其中。“我們的工作不僅是修復了一幅壁畫,更是還原了一個時代的風貌、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是對北疆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從事了23年壁畫修復工作的修復師張靖研說。
內蒙古文化底蘊厚重,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區(qū),文化的交織融合與交流互鑒形成了具有區(qū)域特色的北疆文化。古代先民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留下了大量古代遺存。其中,古代壁畫直觀形象地記錄著各歷史時期獨特的文化內涵,是北疆文化的重要見證,具有其他文物所無法比擬的可貴價值。對古代壁畫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xù)與傳承。
在內蒙古壁畫保護中心,一共有8名壁畫修復師,他們每天埋頭伏案,用細心、耐心和專業(yè)的技術手段,讓湮沒于歲月灰塵下的古代壁畫在當代重生。
近年來,內蒙古壁畫保護中心完成了對大召乃春廟壁畫、吐爾基山遼墓壁畫、西藏布達拉宮西印經院壁畫、鄂爾多斯博物院藏漢墓壁畫、赤峰市敖漢旗館藏遼墓壁畫等多個項目的保護修復,出版《大召寺乃春廟壁畫保護修復工程報告》,填補了內蒙古地區(qū)古代壁畫保護修復技術空白。2018年-2020年開展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古代壁畫保護現(xiàn)狀調查,并出版了《內蒙古自治區(qū)古代壁畫保護現(xiàn)狀調查報告》,為全區(qū)范圍內古代壁畫資源的整合、建立保護檔案、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打下良好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讓北疆地區(qū)各民族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通過文物保護展示利用,推進北疆文化建設,講好北疆文化故事”。武曉怡說。
在內蒙古,古老的壁畫在修復師們手中正迸發(fā)出時代活力,帶著北疆文化智慧走近大眾,溫潤心靈,嘉惠當代。(記者 王磊 白雪 攝影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