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巷里尋“寶藏”
古槐、古井、古街巷,固新村里的古民居里有“寶藏”。
地處晉冀豫交界處,固新村自古就是打鐵、磨豆腐、席編、印染、釀酒等傳統(tǒng)技藝的匯聚地。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如今這些藏在古街巷里的老手藝,依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俺家有個小爐匠,每天起來叮叮當……”規(guī)規(guī)整整的四方小院里,爐火燒得正旺,老鐵匠李捧廷精神抖擻地揮動著手中的鐵錘,幾個孩童圍繞一旁,歡快地哼著流傳數(shù)百年的“打鐵小調”。
打鐵,打的是鐵,塑造的是生活。風箱拉起,爐火燃旺,火苗隨著風箱的節(jié)拍跳躍,鐵器在爐火的炙烤中變得通紅。李捧廷見狀,迅速將鐵器用鐵夾夾至大鐵墩上,與身邊青年一起輪番揮動大小錘子。鐵器與錘子碰撞得叮當作響,“刺啦”一聲淬火后,一件鐵器便初步完成。李捧廷從16歲起便開始跟隨父親學習打鐵,如今60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堅守著這門老手藝。
除打鐵外,石磨豆腐也是固新村有名的老手藝。每到秋季黃豆收獲時,村民馬計生的“石磨鹵水豆腐鋪”便會熱鬧開張。
“做豆腐,還得是老馬!石磨磨豆、點鹵成腦,用的是古法?!痹诠绦麓?,提起馬計生的石磨鹵水豆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0斤飽滿無損新豆、30斤山泉水,泡發(fā)一宿,石磨磨漿,柴火大鍋制漿,鹵水點化,布包,石壓成形……一份新鮮的石磨鹵水豆腐需要經(jīng)過十幾道工序,花費整整兩天時間。程序繁瑣、耗時長,可馬計生從不含糊。“做豆腐跟做人是一樣的,講規(guī)矩、憑良心,摻不得一點假,使不得一點壞?!瘪R計生說。
做豆腐還是個力氣活兒,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兩三個人配合。一聽說老馬要做豆腐了,街坊四鄰便都趕了過來。選豆的選豆,磨漿的磨漿……大家聚在一起,共制美食,共嘗美味,頗為熱鬧。
哼唱著固新村傳統(tǒng)小調,固新村手工刺繡工藝傳承人郭保果在自家小院里繡起了小花鞋。穿針、引線、繡花……不一會兒幾朵漂亮的小花就綻放在鞋尖?!耙郧按謇锕媚锍黾蓿嫉么┻@手工繡鞋?!惫9f,“大紅的底色繡上蓮花等寓意吉祥的圖案,代表家人對新人的美好祝愿?!?/p>
郭保果的院子里,村里的文化志愿者正手持攝像機,記錄繡花技藝的步驟和細節(jié),他們希望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下這些傳統(tǒng)老手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ㄖ芙鹆⑴c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27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