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1月14日,“情景交融 文明互鑒”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國際傳播對話在北京舉辦,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大運河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創(chuàng)新表達,助推大運河文化走向世界。
在當天舉行的圓桌對話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主任曲茹認為,IP的培育和孵化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推動大運河文化走向世界,尋找優(yōu)質內容進行IP化是值得探索的形式。
【同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 主任 曲茹
大運河沿線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文化符號,其實可以被IP化的內容很多,在這兒有《紅樓夢》,有曹雪芹的故事,他在這兒登上船來到北京,在張家灣進行創(chuàng)作,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曠世奇作。在古代有四個非常重要的中國文化的一個傳播階段,比如說明清時期,包括元代有很多傳教士,外國的旅者,包括馬可·波羅、利瑪竇,他們其實都可以成為非常重要的IP形象未來進行開發(fā)。
【解說】高級記者、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秘書長杜京認為,大運河有厚重的歷史底蘊,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國際傳播資源。 不僅要做好IP化,還要盡可能地進行創(chuàng)新,加強對青年人的情感培養(yǎng)。
【同期】高級記者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秘書長 杜京
結合實際我覺得,要助推大運河文化走向世界,就要有所創(chuàng)新,關于大運河的國際傳播,我想除了咱們有傳統(tǒng)的書籍、圖畫,還有文學、戲劇、動漫等。我覺得還有一點很重要,因為在座今天也有學生,也有青年人,我覺得應該是還得加強青少年對大運河文化的情感培養(yǎng)。不管是“走出去”“請進來”,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也要開放包容,讓世界的朋友來講中國的故事,來講大運河的故事。
【解說】江蘇省高郵市鎮(zhèn)國寺住持心然法師現場向大家介紹了京杭大運河上的一顆明珠——擁有千年歷史的鎮(zhèn)國寺塔。在他看來,大運河歷史文化悠久,應借助更多現代化手段,向世界推廣大運河。
【同期】江蘇省高郵市鎮(zhèn)國寺住持 心然法師
我想就如何講好新時代的運河故事提兩點個人的想法。一個我想在運河沿線,建議我們政府是不是可以做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新方式,包括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衍生產品中做一些合理的利用。 第二個我想是不是可以多打造一些現代數字大運河,剛才我看很多老師已經講了,在大運河上面做了很多數字化的打造,我感覺是不是可以借鑒更多的平臺,做更多的推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