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香港教大校長談增進青年身份認同:深化“知情意行”
中新社香港2月25日電 題:香港教大校長談增進青年身份認同:深化“知情意行”
中新社記者 曾平 劉大煒
自去年履職以來,港區(qū)全國政協(xié)委員這個新身份為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帶來許多有別于鉆研學術的新體驗。放眼全國、準備提案、面對媒體,這位已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專家自認是政協(xié)“新丁”,所以也將履職過程視為人生的一堂“學習課程”。
教大是全港8間公立大學中唯一以師范教育為主的大學,承擔著培育未來教師的重任。古語有云“教不嚴,師之惰”。今年全國兩會前夕,李子建在依山而建的教大校園就香港青年國民身份認同、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等備受關注議題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李子建認為,國民身份的構建是一個內化的、不斷強化的自我修養(yǎng)、自我認同過程。教育應該扮演助推這種深化過程的重要角色,同時也需要社會一齊動員力量。
他用“知情意行”來闡述其中內涵?!爸奔词且獙业臍v史文化及其現(xiàn)況有所認識。若不了解則很難說認同,即便認同也未必是全面認同,增加認識的好方法就是多去內地體驗一番。
“情”便是體驗和接觸多了就會產生感情,“意”則是要堅持意志、明辨是非,“行”就是有正向的行為。李子建認為,身份認同并非停留在口號,而是上述幾點不斷深化的整體全方位表達。
他以己為例說,身份構建在人生不同階段受到不同影響。早期小學和初中,家長和老師的影響大,高中則受同學影響較大。去到某階段就需找機會親赴內地。當今時代則還應注意媒體發(fā)布的資訊。
“我很有幸遇到很多很愛國的老師,也很有幸家人經常給我講國家發(fā)展的點點滴滴,這些都埋下正面的種子。”李子建說。
有目共睹的是,香港近年掃除很多不利培養(yǎng)港人國民身份認同的因素,不過李子建覺得“進步空間永遠都有”。他認同,國民身份的形成不在朝夕之間,但此事“沒得慢慢來”。因為重要的事首先就要放在最高的位置,并且不能僅靠一個人或一群人,要團結和影響身邊的正向力量。
上任校長后的李子建正是如此。他在教大成立全港首個國家安全與法律教育研究中心,讓原本沒有法律學院的教大匯聚業(yè)界權威專家,為校內課程提供知識上的保障和把關,并為相關團體進行培訓。
李子建有信心,在如今穩(wěn)定的大環(huán)境下,教大國家安全與法律教育研究中心能將國安和法治教育做得更好,令老師、同學,甚至公眾更了解法治精神,知曉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特區(qū)政府目前正就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開展公眾咨詢。李子建認為,立法完成后將讓香港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更有保障?!皩W術自由是在既有合理的框架之下,進行嚴格、嚴謹、專業(yè)的工作。”他說,立法將令學術自由更有保障,讓港人更能在適切的情況下發(fā)揮所長。
決定踏入教育這行時,李子建曾在內心發(fā)問:你希望你的人生會產生什么影響?思考后他覺得能從正面影響他人是其他行業(yè)無法比擬的,教師因而是份神圣且有意義的工作。如今成為校長的李子建仍有此心,他說:“希望我們培養(yǎng)的老師能夠正向培養(yǎng)一代一代愛國愛港的青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