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影遠去,“江湖”并未褪色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月10日,是金庸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春回大地的時節(jié),眾多讀者、影迷在網(wǎng)上表達對金庸武俠世界的熱愛。隨著社交媒體和網(wǎng)絡流行文化大潮的來臨,年青一代的娛樂方式產生了巨大變化,當代年輕人還看金庸嗎?令人欣慰的是,金庸的“江湖”仍根植在歷史脈絡中,俠義的內核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每代人都有各自愛上金庸武俠的方式。
記者 張向陽
“江湖夢”與家國大義
金庸共創(chuàng)作了15部武俠小說,前后用17年打造他的武俠世界?!帮w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涵蓋的14部小說,再加上一部《越女劍》,構成了金庸武俠藝術的瑰麗殿堂。他筆下塑造了超過1400位人物,作品以14種不同語言在全球傳播,總發(fā)行量超過3億冊。從1958年的電影《射雕英雄傳》至今,已有超過130部相關影視作品上映、播出,比原著武俠作品數(shù)量的8倍還多,足見人們對金庸作品的喜愛。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書劍恩仇錄》在報紙上連載時,港澳地區(qū)就出現(xiàn)了“金庸熱”,其后長盛不衰;內地的“金庸熱”則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金庸小說讀者覆蓋地域廣,“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妙筆生花的文字,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雅俗共賞的語言,吸引了廣大讀者,成為“現(xiàn)象級”的文化熱潮。
曾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金庸小說中的“江湖”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省出午飯錢也要租一套武俠小說,挑燈夜讀忘記寫作業(yè);“鐵血丹心”一響起便萬人空巷去追劇……那些巔峰之作讓每個金庸迷都熱血沸騰,沉醉在江湖恩怨、兒女情仇之中。這個群俠的宇宙雄奇浪漫,更讓人心馳神往。隨著金庸影視劇百花紛呈,武俠江湖有了更為豐富和具象化的呈現(xiàn),小說里熟悉的一切,開始變得立體起來。網(wǎng)絡時代的傳播再一次將這些人物符號化,成為幾代人話語方式的一部分,呈現(xiàn)出一道經(jīng)典通俗文學發(fā)展與傳播的基本路向。
作為20世紀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創(chuàng)造了鐵血空靈的俠義世界。他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成為一座文學高峰,來自于他對世事、人情、人生、哲學的深刻認知和細膩描述。金庸小說具有深刻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這也是他的小說能夠超越時空,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在金庸的作品中,豪氣云天的江湖兒女,利劍除惡,把酒交友。我們在故事中不僅能找到江湖夢,更能看到人性光輝和家國大義的升華。他筆下的俠客“積極入世、為國為民、勇于犧牲”,與中國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這些人物,無論是郭靖還是喬峰,他們不僅是“武藝高超、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瀟灑決絕”,更是能“保家衛(wèi)國、仁愛天下”的人。金庸把舊武俠中的江湖義氣,提高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一思想高度,家國精神始終伴人物左右。
因為對中國古典文化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的作品包含著豐厚的傳統(tǒng)意蘊,每一個故事背后都隱藏著深邃的歷史文化積淀。在他筆下,武功的高下已經(jīng)不取決于一招一式,而在于修煉者的心胸境界,充滿“無形勝有形、無招勝有招、人劍合一”的傳統(tǒng)哲思。儒釋道、武功中醫(yī)、天文地理、琴棋書畫、茶酒詩詞等融合在小說里,與傳奇故事相得益彰,互相映襯,讓人沉醉其中,心馳神往。捧讀這些俠義英雄小說,讓人們仿佛穿越時空,與其中人物共同經(jīng)歷刀光劍影,感受凜然正氣、俠肝義膽。
每個時代都需要郭靖黃蓉
隨著社交媒體和網(wǎng)絡流行文化大潮的沖擊,年輕一代的娛樂方式與過去有了巨大的變化?!敖鋫b夢”似乎正從生活中慢慢消退,文學和影視作品中越來越少提到俠義精神。相較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近十年來,不管是金庸小說相關的IP轉化,還是傳統(tǒng)武俠小說,表現(xiàn)都比較平淡。網(wǎng)絡小說中,很多武俠都變成了玄幻、穿越和升級打怪,其中的文化因素流失,武俠的精髓不再。
一份《當代年輕人“金庸成分”報告》顯示,有9成以上95后看過金庸武俠小說或影視劇,00后則接近8成。這說明年齡越小,沒看過金庸作品的比例越高?!皞b”的語境逐漸淡去,甚至有人發(fā)出“武俠小說已死”“江湖冷清”的慨嘆。
不過,有研究者認為,“金庸熱”的余溫仍在。各地圖書館的公開借閱數(shù)據(jù)、金庸影視劇一再翻拍、年輕人感興趣的漫畫不斷創(chuàng)作,證明了金庸作品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年輕人會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闖蕩”江湖。
京東圖書的銷量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金庸相關圖書銷量同比增長55%;從中文圖書市場零售數(shù)據(jù)連續(xù)跟蹤監(jiān)測系統(tǒng)“開卷”的數(shù)據(jù)來看,金庸小說如《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神雕俠侶》《笑傲江湖》等累計銷售量均名列前茅,體現(xiàn)著金庸小說持久的魅力。此外,各種解讀金庸的作品非常豐富,并產生不錯的反響。
在好劇本難求的當下,金庸IP作為成熟的影視題材,憑其超高的劇本質量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始終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青睞。曾拍攝《射雕英雄傳》的導演郭靖宇說:“我相信十年后一定還有新的一批人來做《射雕英雄傳》,我希望每一次翻拍都可以找到這個故事的精神內核,把它的精髓拍出來,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新的郭靖和黃蓉。”
今年值得期待的金庸IP有電影《神雕俠侶:問世間》。作為被多次翻拍的文學經(jīng)典,《神雕俠侶》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與追捧?!渡竦駛b侶:問世間》則是這個IP的首部內地版電影,將以全新視角展現(xiàn)一個充滿快意恩仇的俠義世界。
此外,還有徐克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影片起用年輕演員肖戰(zhàn)飾演郭靖,莊達菲飾演黃蓉,譜寫風云變幻的江湖。另一部值得關注的則是劇集《金庸武俠世界》,日前剛放出了第一季的預告片和全陣容名單,該劇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華山論劍》《九陰真經(jīng)》《鐵血丹心》五大單元構成,共同構建起一個宏大的武俠世界。
以金庸作品為IP的眾多游戲也受年輕人追捧,優(yōu)秀的武俠游戲往往能提供第一視角的代入感,比小說更真實立體,比影視更鮮活自由,各種場景一一走下來,情懷和俠義精神常常一起爆棚在游戲的世界里,玩家就是江湖的主角。
播客中的金庸系列、喜馬拉雅上線的37檔金庸相關節(jié)目,都收獲了不少聽眾。在社交媒體上,對金庸武俠小說情節(jié)和人物的討論熱度仍居高不下;正值金庸先生誕辰百年,社交媒體上更是掀起一波波“回憶殺”,無數(shù)人深情回憶當年與金庸武俠相遇、相伴的青春往事。
可以說,金庸的“江湖”仍根植在歷史脈絡中,俠義的內核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每代人都有各自愛上金庸武俠的方式。
商界江湖的“職場寶典”
值得關注的是,武俠精神也深刻影響著國內一大批企業(yè)界人士,深深影響了很多名企的企業(yè)文化,成為員工的人生信條。
商場如戰(zhàn)場,商界同樣有激烈角逐,同樣有俠骨柔情。俠客精神中的家國情懷、誠信利他、不屈不撓、敢為人先,何嘗不是企業(yè)家精神的寫照?商業(yè)競爭既需要社會責任感,也需要誠信和膽量,我們推崇的企業(yè)家精神恰恰契合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客精神,也是武俠精神的傳承。武俠世界里的準則,在商界也同樣適用。
當今企業(yè)家從金庸作品中汲取豐厚內力,可以說,武俠精神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企業(yè)精神。金庸作品深深影響著馬云和阿里巴巴的企業(yè)文化,馬云最喜歡的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尤其是風清揚的獨孤九劍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令他神往不已。馬云曾回憶:“剛創(chuàng)業(yè)時,我們18個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始人,十六七個都對金庸小說特別喜歡,金庸的小說充滿想象力,充滿浪漫主義和俠義精神。尤其是俠義精神,給我個人的影響非常深,對阿里巴巴文化影響也非常深?!卑⒗镞B辦公室都以武林圣地的名字命名,像光明頂、桃花島、達摩院等。阿里的企業(yè)文化——六脈神劍,其中包括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等六條價值體系。六脈神劍的典故出自《天龍八部》,可見金庸影響之大。
“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也非常喜愛金庸的作品。雷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引用了金庸《倚天屠龍記》的一句原話,“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表示,對外界那些紛紛擾擾的各種爭議,他早就云淡風輕了。李開復也認為自己受《金庸全集》影響最大,他曾自詡為“洪七公”,并笑稱:“丐幫貧賤不能移,只有這樣創(chuàng)業(yè)才能成功。”這也是金庸作品中所傳遞的百折不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全球五大玻璃廠商之一的福耀玻璃集團創(chuàng)始人曹德旺,自比《俠客行》中的石破天。小說中,石破天原本是一個小乞丐,為人忠厚老實,天賦極高,誤打誤撞的情況下,修煉成絕世高手。事實上,石破天這個有點“傻氣”的形象確實與曹德旺有幾分相似。曹德旺由于家貧,14歲輟學,早早地跟著父親做生意,后來種木耳、當廚師、修自行車的底層吃苦經(jīng)驗,成為他一生的財富。
此外,把金庸小說的人物興衰作為商業(yè)案例分析,可以提煉出職場與管理的“寶典”。像《決勝秘籍:金庸江湖的職場智慧》《圈子·段子之職場金庸》等以金庸作品為樣本,分析喬峰、張無忌這些江湖風云人物是如何在職場江湖中打拼的,他們的性格命運和成敗之道也是職場人的商業(yè)智慧;《金庸武俠中的管理學案例分析》則以現(xiàn)代的商業(yè)管理邏輯為基礎,解讀金庸的武俠小說,讀者從中可以領略到武俠大師的管理思維和智慧?!蹲x金庸學行為經(jīng)濟學》將故事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作為引子,闡釋行為經(jīng)濟學的概念。
悠悠百年后,金庸筆下的江湖,以及江湖中的俠義精神,其實從未離我們遠去。鐵血丹心,俠骨柔情。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齊魯晚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