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國產風電平臺可抵御17級臺風
業(yè)界普遍認為,水深大于50米為深海風電,場區(qū)中心離岸距離大于70千米為遠海風電。由淺海邁向深遠海,正在成為全球海上風電布局的方向。我國深遠海風資源技術可開發(fā)量超過20億千瓦,深遠海風電開發(fā)潛力巨大。
12月12日,廣東一家風電智能企業(yè)研發(fā)的2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正式下線。它采用主動抗臺風技術,可抵御17級臺風,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海上風機。
此前,這家企業(yè)還發(fā)布了更大的22兆瓦海上機組,這是專門針對我國東南沿海超Ⅰ類風速區(qū)域研發(fā)、搭載極致抗臺風技術的風電機組。大容量的風機要挺進深海,必須具備良好的抗臺風性能。
距離海南文昌海岸線136公里的海洋深處,“海油觀瀾號”浮式風電平臺迎風挺立。這是我國第一個投入發(fā)電并經受住強臺風的深遠海風電平臺,于今年5月份并網發(fā)電。
“海油觀瀾號”作為全球首個給海上油氣田供電的深遠海風電平臺,是我國第一個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公里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浮式風電平臺。要保證這個頭重腳輕的“大塊頭”在風高浪急的工作環(huán)境中平穩(wěn)工作,靠的是底部重量達4000噸的三角形浮式基礎。
挺進深遠海,海上漂浮式風電逐漸成為首選技術路線,其最重要的考量除了穩(wěn)定性,還有經濟性。簡單來說,在風臺平臺成本高企的前提下,風機容量越大,經濟性就越高。因此這家企業(yè)又率先推出了深遠海雙轉子漂浮式風電平臺,遍布平臺的3000個智能傳感器,可以全面感知核心零部件。
雙轉子漂浮式風電平臺的水下浮體采用了混凝土預制件,使用的是高強度水泥,實驗室抗壓強度可以達到160兆帕,而普通混凝土的抗壓極限強度一般在20—40兆帕之間。
將來風機安裝之后,整個風機平臺的重量會達到15000噸,其中混凝土的用量就達到了6000噸。
明陽智能漂浮式產品設計平臺總工程師 王超:為我們整個漂浮式風電行業(yè)做了首次的嘗試,這個材料比鋼結構便宜,強度也能達到我們在海中應用的需求,這樣對整個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平價的應用都是非常好的嘗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