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化基金會代表團出訪挪威“對話”易卜生 用“文化符號”鏈接世界
中新網(wǎng)杭州8月22日電 (童笑雨 章玥)魯迅與易卜生這兩個大文豪,在21世紀的今天“對話”了。8月22日,記者獲悉,魯迅文化基金會(下稱“魯基會”)代表團于8月20日至22日出訪挪威,深入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家鄉(xiāng)等地開展交流,以“文化符號”鏈接世界。
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傳播。
能否開展系列文化交流,把魯迅這一符號推廣出去?2008年,魯迅長孫周令飛和父親周海嬰第一次迸發(fā)讓世界文豪與魯迅跨時空對話這一想法。
2014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首場“大師對話”在浙江舉行,魯迅與雨果率先“對話”。此后,“魯迅與托爾斯泰”“魯迅與泰戈爾”“魯迅與夏目漱石”“魯迅與但丁”等文化盛事吸引受眾約百萬人次。
魯迅和易卜生頗有淵源。五四時期,易卜生作為一位來自西方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者被譯介至中國,其創(chuàng)作的社會問題劇受到當時文化界的關注。當時的知識分子借易卜生之筆,指向現(xiàn)實社會,魯迅正是當時被“易卜生主義”影響的文學巨擘之一。
受當時歐洲流行的女權主義運動影響,易卜生的很多作品都在揭露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并鼓勵她們進行獨立思考,從而獲得自由的生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玩偶之家》,他在其中描繪的那個被當作玩偶而不自知的娜拉,成為女權覺醒的符號化象征。
后來,魯迅根據(jù)這出戲劇寫了《娜拉走后怎樣》,并指出在社會制度沒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女性的出走不可能成功,要么回歸,要么墮落。由此,“娜拉”成為20世紀前期中國女性無法走出性別困境的一個代名詞。
2024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魯迅文化基金會計劃啟動“大師對話:魯迅對話易卜生”活動。據(jù)悉,雙方將共同做好魯迅與易卜生文化研究挖掘、宣傳推廣、項目合作的文章,加強對本土文學的深度剖析、創(chuàng)新演化,不斷賦予其傳播的生機活力。
為加強雙方交流,8月21日,魯迅文化基金會代表團深入易卜生博物館、奧斯陸國家美術館、奧斯陸皇宮等多個展館,了解易卜生的生平。
易卜生博物館建于他的家鄉(xiāng)——斯基恩,館內(nèi)珍藏著他的部分巨作和手稿。
魯迅文化基金會副會長魯蘭州在與易卜生博物館館長的交談中表示,易卜生在挪威人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魯迅在中國人民心中一樣,他的作品具有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他對這個世界的真實認識,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才能,他始終在用藝術的眼光審視和解釋社會現(xiàn)象,這才是他的偉大之處?!濒斕m州希望,雙方能以此次交流為契機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融通共享、互促共進。(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