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整治“網暴”不是小題大做
為有效防范和解決網絡暴力問題,切實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近日,中央網信辦就加強網絡暴力治理進行專門部署,要求網站平臺認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實成效。今年年初,中央網信辦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jié)網絡環(huán)境整治”專項行動,對準“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短期內就網絡暴力問題連續(xù)打出重拳,并不多見,反映出國家層面打擊和遏制網絡暴力的決心。
這次“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主要聚焦網絡暴力易發(fā)多發(fā)、社會影響力大的18家網站平臺,通過建立完善監(jiān)測識別、實時保護、干預處置、溯源追責、宣傳曝光等措施,進行全鏈條治理。其中,建立健全識別預警機制、建立健全網絡暴力當事人實時保護機制、嚴防網絡暴力信息傳播擴散,以及加大對違法違規(guī)賬號、機構和網站平臺處置處罰力度等舉措,在保護當事人、阻隔“網暴”鏈條、提高違法犯罪成本等方面,展現出銳利新意。
拿出“洪荒之力”整治“網暴”,具有顯而易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絕不是小題大做。
“網暴”并非始于今時今日,但當下“網暴”有多點開花之勢,“網暴”者頗為張狂,對此必須引起高度警惕。近日,上海一女孩花5萬元向全校同學捐贈70箱巧克力,本系佳話,卻遭“網暴”;同樣在上海,一女子打賞外賣小哥,遭網暴后不幸離世的消息至今仍在戳痛人心;今年1月24日,曾在網上發(fā)布尋親視頻并認親的河北男孩劉學州留下遺書,在三亞海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15歲。劉學州生前遭受眾多網友“網暴”,律師表示:僅劉學州微博私信中,截至今年1月18日,就有2000多條私信涉及相關“網暴”言論。這些言論或圖片非常惡毒,觸目驚心;在短視頻平臺擁有大量粉絲的反詐民警老陳,因受到“網暴”,最近辭去公職……
“網暴”傷人、害人甚至“殺人”于無形,對他人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危害性甚巨。不予以堅決遏制、嚴肅治理,就難以徹底消解亂象,甚至可能愈演愈烈,令更多無辜者受害,更令網絡世界失范、失序。
在這種局面中,專項整治“網暴”,具有重要意義。
其一,全力懲惡揚善,呵護社會公平正義。過往一些“網暴”事件中,一些“施暴”者往往全身而退,留下受害人承受壓力、公眾無可奈何。治理網絡暴力亂象,不能容忍壞人無損、好人憋屈的結果。對“網暴”行為懲治到位,除惡務盡,以儆效尤,是題中應有之義。讓“網暴”者不能“一笑而過”,就是在最大限度地清理“網暴”者生存空間。
其二,以國家名義,為個人撐腰,喚醒正氣壓倒邪氣的網絡共鳴。某種意義上,每一個網民,在網絡世界中都是孤獨的,容易遭到“網暴”的擊破。當個體遭遇“網暴”后,個體的應對、維權,總是相對柔弱的,甚至是消極的。那些在“抵抗”之后退卻甚至告別人世的無奈舉動,每每令人痛心。個體抗拒“網暴”之力,必須與國家層面的力量融合、貫通。專項整治是一場法治風暴,也是一場攜手個體維權者的深度合作。這場合作,是對正義原則的重申。
其三,以此為警示和示范,激濁揚清,深入促進網絡綠色生態(tài)建設。讓鍵盤不再被“惡意敲擊”,讓人心不再被私欲蠱惑,讓發(fā)言變得友善、包容,是網絡綠色生態(tài)建設永恒的命題。某些人在網絡發(fā)言的邪惡化、攻擊性,本身是對網絡言論自由的誤讀。網絡并非法外之境,言說自由不等于可以肆無忌憚地“踩人”“錘人”,甚至威脅到他人生命。一個充滿著秩序與道義的網絡生態(tài),必須對這些無法無天的行為說“不”。
專項整治“網暴”不停息,彰顯了常態(tài)化、法治化治理的意義。遏制“網暴”,我們仍需努力。
伍里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