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亮相上海博物館
中新網上海1月18日電 (王笈)上海博物館聯袂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舉辦的“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18日在上海博物館正式開幕。展覽共展出10件文物(含線上展品),包括上博本館甄選的6件精品文物,以及來自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的4件交流文物。
自古以來,中國便是虎的棲息地和文化故鄉(xiāng),留下了與虎相關的豐富考古遺存、文獻記錄和神話傳說。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中,中國虎文化也傳播至日本。
正在上博一樓大廳展出的5件文物,包括上博館藏的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西漢鎏金虎鎮(zhèn)與金代秋山玉飾,以及來自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的19世紀青花虎竹圖十二角形盤與青花虎竹紋大盤。其中,金代黃地黑彩雁銜蘆葦紋虎枕為臥虎形,虎枕有著吉祥、辟邪的寓意,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的一種很有特色的生活用具;金代秋山玉飾正面采用透雕手法表現柞樹、山石、靈芝等山林景象,其間一老虎蹲坐回首,頭部及毛發(fā)刻畫仔細,充滿淳樸的山林野趣。
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早就有崇虎習俗,但其境內并不產虎,因此文物中的虎形象往往充滿著別樣的想象異趣,畫中老虎溫和可親。此間展出的青花虎竹圖十二角形盤燒制于日本有田窯(今佐賀縣有田町),內壁繪有虎、竹、太湖石、祥云等紋樣,外壁畫牡丹和山茶花紋樣,圈足內外各繪弦紋一道。16世紀末,武士家族在宴會時盛行使用大盤擺放菜肴,起初用景德鎮(zhèn)等地生產的中國瓷盤,直到17世紀初有田窯興起后,本土制作生產的大盤漸漸成為日本上流社會餐桌上的奢侈品,此類虎竹圖大盤受到了廣泛青睞而傳世最多。
與此同時,一樓電子屏還線上展示了4件文物,包括上博館藏清代沈銓《花鳥走獸冊》、清代福建漳州《招財納福辟邪年畫》,以及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館藏日本寶歷十二年熊斐《虎圖》與日本享和三年土方稻嶺《猛虎圖》。上博館藏元代佚名《白描群仙圖卷》則在三樓中國歷代繪畫館展出。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虎在民間習俗中亦寄托著消災辟邪等美好寓意。展覽以“虎笑寅年”為題,希望傳遞中華民族的韌性——以笑意化解凜冬的寒冷,以笑容增強彼此的心手相連,以笑聲宣示對明天更美好的堅信。希望展覽能為兩國觀眾帶來溫暖向上的力量,在全球抗疫的不平凡歲月中比肩同行,迎接新的一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