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后的故事】大國重器 舍我其誰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
步入“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qū)安徽單元,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模型首先映入眼簾,滿滿的“科技風”迎面撲來。
“‘祖沖之號’是當時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目最多、包含62個比特的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它在1.2小時內完成的采樣任務,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至少需要8年時間……”隨著解說員娓娓道來,參觀人群發(fā)出陣陣驚嘆。
2021年5月,“祖沖之號”問世,不到半年時間,包含66個比特的“祖沖之二號”重磅發(fā)布?!案鶕壳耙压_的最優(yōu)化經典算法,‘祖沖之二號’處理量子隨機線路取樣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7個數量級?!敝袊拼笾锌圃毫孔觿?chuàng)新研究院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解釋。這表明,在超導體系中,我國首次達到“量子計算優(yōu)越性”里程碑。
也就在同一天,在光量子物理體系中,中國科大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構建113個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一天之內,我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yōu)越性”里程碑的國家。根據現有理論,“九章二號”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億億億倍。
一系列令人咋舌的數字背后,是潘建偉院士團隊二十年如一日的拼搏付出。2001年,已在量子信息方面取得國際成就的潘建偉,懷揣著“一定要在中國建一個世界領先的量子實驗室”的決心,從奧地利回到祖國,在中國科大組建實驗室。當時,量子信息研究在國內基礎還非常薄弱,裝置與人才相當匱乏。
2003年,為了實現可升級的量子信息處理,潘建偉去往德國海德堡大學物理所,以瑪麗·居里講席教授的身份,從國內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在他的推動下,實驗室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還分散至英國、美國、奧地利等國繼續(xù)學習先進技術。
2008年,潘建偉辭去海德堡大學的職務,并將實驗裝置陸續(xù)遷回中國科大。2009年,在國慶60周年之際,潘建偉受邀在人民大會堂觀看《復興之路》,他激動地給在國外學習的學生們群發(fā)了一條信息:“我正在人民大會堂看《復興之路》,感觸良多!希望你們早日學成歸國,為民族復興、科技強國盡力!”
“在國內一定能夠擁有比國外更廣闊的事業(yè)發(fā)展空間?!迸私▊ジ嬖V學生。隨著優(yōu)秀人才相繼聚集到中國科大量子團隊,近年來,一系列重磅成果不斷涌現,“祖沖之號”“九章號”問世、“墨子號”升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成功構建……
“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能夠得到黨中央的肯定,我由衷地感到振奮和鼓舞。我們正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光榮時代?!瘪雎犃它h的二十大報告后,潘建偉堅定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